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做了如 下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面上滚下, 打到木块上,推动木块做功。
(1)本实验中,用木块移动距离的长短表示小球
的大小。
(2)让同一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沿斜面自由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的比较远;这是控制了 相同,改变了 ,目的是为了研究动能与 的关系。
(3)换用不同的钢球,让他们从同一高度自由滚下,控制了 相同,改变了 ,目的是研究动能与 的关系。
(4)第2、3小题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如图,在平面镜的上方有一发光点S,OB、O′B′分别是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发光点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辅助线)
同学们在“探究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的实验中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在导线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 .
(3)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明显的示数,则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4)排出故障后,同学们继续进行实验.一位同学在读取完电流表示数后,直接拆下阻值为5Ω的电阻改换成10Ω的电阻.他认为这样操作简单方便.那么:
①请指出他在操作中的错误: .
②若按正确操作方法改接电阻后,电压表示数会 (填“变大”或“变小”).
(5)分析表中数据
电压U=2V |
|||
次数 |
1 |
2 |
3 |
电阻R(Ω) |
5 |
10 |
20 |
电流I(A) |
0.4 |
0.2 |
0.1 |
请你总结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6)本实验中测量了多组数据,在许多实验中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找到普遍规律,有的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相同的是 (填序号).
①测量物体长度,②用伏安法测量定阻电阻的阻值,③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3次实验情况如图中甲、乙、丙所示.
(1)实验时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面上做 运动.
(2)小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关系”时,利用图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个结论对吗? (填“对”或“不对”),你的理由是 .
(3)比较图中的 两组数据可得出: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在复习课上老师提出“如何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小青,小宁两位同学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不同实验方案.
(1)小青: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已知小灯泡的电功率,根据图1中所给元件,用笔画线(不能交叉)在答题卡图上连接实物电路,并完成:
a.实验原理 ;b.实验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移至 端.c.当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时,应注意观察 表,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 如图2所示,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为 A.
(2)小宁:在家庭电路中用电能表测出一个电炉的电功率,除电能表,电炉等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测量时关闭其它用电器,只让电炉单独工作,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 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次数 |
钩码 悬挂点 |
钩码总重 G/N |
钩码移动距离 h/m |
拉力 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 s/m |
机械效率 η/% |
1 |
A点 |
1.5 |
0.10 |
0.7 |
0.30 |
71.4 |
2 |
B点 |
2.0 |
0.15 |
1.2 |
0.30 |
83.3 |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 ;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
① ;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