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循环”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所以“低碳经济”正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
(1)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颗粒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C+ ___ KMnO4+6 H2SO4 = ____CO2↑+ ____MnSO4 + ____K2SO4+ 6H2O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二组数据:
实验组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
||
CO |
H2O |
H2 |
CO |
|||
1 |
650 |
4 |
2 |
1.6 |
2.4 |
6 |
2 |
900 |
2 |
1 |
0.4 |
1.6 |
3 |
①实验1中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数,下同)。
②实验2条件下平衡常数K=_________,该反应为 (填“吸”或“放”)热反应。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 ΔH =-1275.6 kJ/mol
② 2CO (g)+ O2(g) = 2CO2(g) ΔH =-566.0 kJ/mol
③ H2O(g) = H2O(l) ΔH =-44.0 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⑷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图所示的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②该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OH-向______极移动
(12分)写出Na和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Na和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Na: , S:.
已知有机物分子中羰基可跟H—CN发生加成反应,
如:+HCN→
生成物中的一CN基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
生成羧基(一COOH)。又知由四个以下原子构成的环状有机物是不稳定的,一般不能存在,而环已酮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状分子,比较稳定。环已酮可发生如下转化
⑴环已酮的分子式 ;
⑵环已酮的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环烯醇的结构简式为
写出与此相类似的另两种环烯醇的结构简式:、;
⑶写出环已酮跟HCN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若使B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⑷将B跟浓H2SO4共热后,由于能发生消去反应或两分子间的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物C可能有两种。写出C的两种可能的结构简式:、。
⑴如右图所示的乙酸分子结构:
它是一种弱酸,部分发生电离时断键的位置
是(填序号,下同),它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断键的位置是,其化学反应式为,
它与Na2CO3反应放出CO2,说明乙酸酸性比碳酸酸性(填“强”或“弱”)。
⑵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如右图:请回答:
①维生素C的分子式是,
其分子中不含氧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②维生素C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填序号)。
A. 加成反应 B. 氧化反应 C. 酯化反应
③向维生素C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此溶液显性。
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这四种物质中,、属于糖类。实验室制乙烯、制乙酸乙酯都要在反应器中加入几片碎瓷片,目的是;用乙醛、葡萄糖分别与银氨溶液反应时,都要,目的是使受热均匀,最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两种物质都含有的官能团是
。
⑴现有下列四种物质:①乙烯、②乙酸、③淀粉、④蛋白质。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填序号,下同);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
;遇碘溶液显蓝色的是;遇浓硝酸变黄色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