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
| B.用滤纸吸去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
| C.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
| D.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 |
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
| B.在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2 |
| C.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
| D.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下表所示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 试管 |
① |
② |
③ |
| 纤维素悬液(mL) |
2 |
2 |
2 |
| 纤维素酶液(mL) |
1 |
1 |
1 |
| 反应温度(℃) |
30 |
40 |
50 |
| 斐林试剂(mL) |
2 |
2 |
2 |
| 砖红色深浅 |
++ |
+++ |
+ |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
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如图是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从图中能得出( )
| A.图中S代表载体,C代表离子 |
| B.该图可以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
| C.该图可以表示主动运输过程,因为有C和能量参与 |
| D.图中C这种移动方式是错误的,它应是固定不动的 |
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
| 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
| C.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 D.酵母菌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
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
| A.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
|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
| C.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
| D.甲基绿、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