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14分)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①贷粟:借粮。    ②监河侯:监河的官。     ③鲋鱼:鲫鱼。      ④波臣:水中的小百姓。此为鲋鱼自称。    ⑤激:阻止水流。此处为“阻断水流引向······地方”的意思。  ⑥然:乃,就。      ⑦枯鱼之肆:干鱼市场。
.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庄周愤然作曰(          )           
(2)我南游吴越之王(               )      
(3) 周视车辙(              )           
(4)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我哉(          )      
.与“有中道而呼者”中“而”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呼尔而与之 B.而吾蛇尚存
C.报先帝而忠陛下 D.再而衰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两处)。(2分)
吾 得 斗 升 之 水 然 活 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⑵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什么启示?(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注】①赵高:秦太监,后篡权为二世丞相。②设验:拿一件事做实验。③二世:秦二世。
下面各项句中划线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高欲乱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B.持鹿献二世所欲有甚生者
C.言马以阿顺赵高以为死
D.高因阴中诸言鹿者法扶苏数谏故

赵高专横跋扈、指鹿为马,大臣们众生百态,请结合选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大臣们的反应(填写选文原句)
大臣们的特点

胆怯、逃避矛盾,助纣为虐
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惟吾德()②无案牍之形()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画一处)。
无丝竹之乱耳
翻译下列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用意何在?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选自《列子列子学射 》)
【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②【关尹子】人名,善射。③【身】修养自身。
古诗文阅读重在积累。请运用 “词语积累卡片”梳理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一词多义”词语积累卡片
词语
文章
句子
意思

所以
《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列子学射》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关尹子让列子“守而勿失”的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节选自《墨子 公输》)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借子杀之②不可谓知类
下面各项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起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将攻宋臣王吏之攻宋也
C.辍耕垄上宋何罪 D.荆国有余于地不足于民义不杀少而杀众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晋献公:晋国国君。②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③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④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⑤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⑥德:恩德。⑦取:攻占。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晋献公垂棘之璧() ②还灭虞()
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假道于虞而伐虢。
写出出自本段的一个成语,并指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