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是我国实施“六五”普法的第一年。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要求通过宣传宪法,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请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论述应该如何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近90年来指导思想上的四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奋斗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进行指导思想创新的发展史、奋斗史。
(1)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四次历史性飞跃体现了认识发展的什么特点?(6分)
(2)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分析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四次历史性飞跃的原因?(6分)
(3)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6分)

包容性增长是我们党提出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新理念。包容性增长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为什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6分)
⑵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为什么在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的同时要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分)

材料一 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注: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6亿人。
材料二我国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针对目前的收入差距不合理主要是初次分配领域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追求“民富”,主张实现“两个同步”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一中反映出的问题?
(2)结合我国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变化,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3)有人认为“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发表关于反腐的白皮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目前,已形成了由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盐督、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各监督主体既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形成了整体合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至2010年,中国公众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70.6%,公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3.8%。国际社会也给予积极评价。
材料二中国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弘扬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制定《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中的廉政文化精华,以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书画展览和公益广告等形式表现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推出一批主题昂扬向上、时代特色鲜明、体现人文关怀的优秀廉政作品。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歌颂了中华民族崇尚廉洁的优良传统,展示了廉政建设的丰硕成果,推进了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在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中重视人大监督、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是怎样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

(2小题,共24分)1、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2、材料一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4分)
(2)、你认为我国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