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使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教社2003年版118页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情况如何?
(2)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的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春秋.战国.西汉.宋代儒家思想发展的概况。
(3)宋词分哪两大流派,各举一位著名代表人物,元曲的主要代表人物。
(4)这时期什麽的出现,标志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5)宋代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市井生活的绘画作品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谁的什麽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宏《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6分)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分)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分)
(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4分)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等都是人口超过十万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的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二战结束前后,美苏合作关系逐渐破裂,双方采取了对抗性的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在同人民民主国家的关系中严格遵守不干涉其内政的原则。苏联承认这些国家的人民政府,在政治上支持他们。苏联忠于自己的国际义务,从战时大大减少了的储备中拿出粮食、种子和原料提供给人民民主国家……苏联的武装力量驻扎在人民民主国家,苏联使得外国帝国主义者干涉民主国家内政的企图不能得逞……
——(苏联)波诺马辽夫《苏联共产党史》
材料二在目前的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往往是不自由的。……我认为,我们必须帮助渴望自由的人民以自己的方式主宰他们的命运。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在经济和财政方面予以援助,这对经济稳定和政治的有序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会咨文
材料三 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词已成为一个委婉的集合名词(代替了“自由世界”),它赋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维护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以全球合法性。例如,西方正试图把非西方国家的经济纳入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据材料一、二,概括美苏两国各自的基本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立场对世界格局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局势分别产生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二战结束前后形成的“全球经济体系”。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公元170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2.3%,而欧洲占24.9%.中国的GDP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820—1900年各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 (百分比,世界总量=100%)
——改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千年经济史》、保罗·贝罗克《1750年至1980年的国际工业化水平》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GDP发展的总体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2)据材料二,比较1820—1900年中美两国GDP在世界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不同对中美双方关系的影响。
(3)有观点认为“决定国家实力的不是总体GDP”,据材料二并结合这一时期的中外事件加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GDP与国家实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