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
C.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 | D.商品经济的发达 |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据此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是
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
B.使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制度化 |
C.是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
D.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
下面是“中国市场化推进的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对比”示意图。该图充分表明
A.七十年代中期市场经济开始发展 | B.国有企业改革成果十分显著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 | 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 |
从“一五”计划开始,我国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到1978年为止,我国社会总产值从557亿元增加到6846亿元,年均增长9%。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及独立的工业体系 |
B.工业化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
C.我国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
D.没有苏联的经济援助就没有我国工业化的实现 |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调整无疑借用了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理念和措施,但这种借用在7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巨大的遗憾。从罗斯福新政到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的经验教训,使面对困境的政府与经济学者们不得不重新调整,以便找到更加合理的思路。“更加合理的思路”是指
A.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相结合 | B.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C.政府积极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 D.大力革新现代企业制度 |
“斯大林模式”是通过三大运动形成的,即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大清洗”(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运动)。有观点认为这三大运动是苏联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苏联国内外环境的要求,是巩固苏共政权、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你认为这一观点
A.不可采信 | B.符合史实 | C.值得商榷 | D.观点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