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 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 |
图1示意我国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回答第1~2题。2000~2050年,我国
A.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提高 |
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数量逐年减少 |
C.老年劳动力人口数量波状上升 |
D.2040~2050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
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四十年我国
A.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
C.人口老龄化严重 | D.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
城市化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专家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读图回答10~11题。该图反映了
A.城市下水道普及率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 B.城市化水平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
C.与城市相比,农村产生径流少 | D.城市化水平越高,对水体污染越严重 |
依据该模式推断,某地区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若年降水量不变,则2000年产生的径流量相当于1970年的
A.二分之一 | B.三分之一 | C.两倍 | D.三倍 |
作为一种洁净能源,风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读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回答7~9题。相同高度的风塔其发电能力
A.海上高于陆地 |
B.陆地高于海上 |
C.海上陆上相同 |
D.无法判定 |
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
A.陆地向上增速快 | B.海洋向上增速快 |
C.40米高度以内海上增速快 | D.40米高度以上陆上增速快 |
关于海上和陆上风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速差距由地面向高空增大 | B.风速差距由海面向高空增大 |
C.近地面增速小是地物阻力造成的 | D.海上增速小是海浪阻力造成的 |
读“地质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关于M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背斜山 ②向斜山 ③内力地貌 ④外力地貌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N为变质作用 | B.N发生在F之后 |
C.M的形成于②无关 | D.图示地区地质作用目前以内力作用为主 |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又称反尼尔尼诺现象,它是大气环流系统与洋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会导致气候异常,气象灾害加剧。据甲、乙两图判断1~4题。从垂直方向上看,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大气流动应为
A.东部气流上升 | B.西部气流下沉 |
C.呈顺时针流动 | D.呈逆时针流动 |
乙图为2007年8月以来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与常年平均值差异,图中反映出
A.赤道东、西太平洋海水温度相差4度 |
B.澳大利亚东、西岸水温相差1.5度 |
C.东南太平洋为一暖水区,水温高于西太平洋 |
D.西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水温增幅较大 |
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秘鲁渔场捕鱼量减少 | B.智利北部降水量增多 |
C.印度尼西亚降水量增多 | D.智利发生8.8级大地震 |
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与洋流变化相关,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赤道暖流增强 | B.西风漂流减弱 | C.北太平洋暖流减弱 | D.秘鲁上升流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