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左拉极力推崇某一美术画派,认为其“给于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这个美术流派是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印象主义 | D.现代主义 |
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在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西塞罗意在表明()
A.法律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 |
B.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 |
C.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 |
D.法律必须与民主政治相适应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GDP增长率在1961年、1979年和1993年变化较显著。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三年GDP增长率变化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A.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
B.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
C.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
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 |
C.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已基本完成 |
D.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
英国学者布莱克说:“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他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A.近代工业的起步 |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
C.国内市场的形成 | D.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 |
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