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
小岩所在小组的同学选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做了
两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
A点的电流IA/A |
B点的电流IB/A |
C点的电流IC/A |
第一次测量 |
0.28 |
0.28 |
0.56 |
第二次测量 |
0.26 |
0.26 |
0.52 |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时.小岩认为该实验应有如下结论: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都相等;②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为I干路=nI支路.(n为支路条数)
本组其他同学对小岩得出的结论有异议,于是他们在小岩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改进,重新实验两次,得到的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 |
A点的电流IA/A |
B点的电流IB/A |
C点的电流IC/A |
第一次测量 |
0.22 |
0.26 |
0.48 |
第二次测量 |
0.18 |
0.22 |
0.40 |
你认为小岩的实验有何不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组其他同学对小岩实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表达式表示为_________.
小凡同学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为82℃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l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在记录第四次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空格中。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 |
82 |
86 |
89 |
96 |
96 |
96 |
96 |
(2)由表可知,加热了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3)由上表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4)小凡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7(a)、(b)所示,则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图是(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4)实验初步结论:石蜡熔化时吸收热量,。
冰熔化时吸收热量,。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填“A、B、C、D”)图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小刚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所以小刚将凸透镜正对一束平行光,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cm;
(2)小刚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是。调整后,只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该像是(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此时,小刚把一副老花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
在测定一只标有“2.5V”的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
(1)根据某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将图中的实物连接起来(连线不许交叉,估计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不超过1W);
(2)在闭合开关S前,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调到端(按照你连接的电路填“左”或“右”);
(3)若电压表的示数为1.8V,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V。如果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那么 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