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开展增值税改革试点,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的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辅助和鉴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增值税改革带来的变化以下表为例:
表一:某交通运输企业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实施后的税负变化
试点 |
营业额(单位:万元) |
税率 |
|
|
应纳税额(万元) |
之前 |
10000 |
3% |
|
|
300 |
试点 之后 |
不含税的销售收入 (单位:万元) |
销项 税率 |
该企业购自外部的中间投入(万元) |
进项 税率 |
应纳税额(万元) |
|
10000 |
11% |
5000 |
17% |
A |
表二:上海本地交通运输类某股票在增值税改革政策出台后的表现
(1)将表一中A处的数据补充完整,并概括出表一和表二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有人认为,增值税的改革对企业发展有利,但会减少财政收入。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皖、湘、鄂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污染重等特点。这次雾霾天气直接原因是该时间段冷空气较弱和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一方面,8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另一方面,北方居民冬天燃煤供暖排放二氧化硫、物流业快速增长、私家车快速增长等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剧增,我国内地汽油质量标准低,硫含量比欧洲高15倍,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
材料二 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意识到“同呼吸,共责任”的事实。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改善空气环境的最终出路,就在于公民治理。公民治理,既包括良好环保习惯的养成,也意味着对于环保的积极参与。个人环保意识越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就越大,政府治污能力也就越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提出国家防治雾霾灾害可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的依据,试举一例说明作为公民应该采取的具体做法。(14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2月,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未成年庭成立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在过去的五年中,沈阳市两级法院共审理未成年人犯罪一审案件3560件,涉案5434人。其中,大多数涉案未成年人的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约占总人数的74.42%。文化程度低、无职业、外来人员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群体。
材料二 加强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道德教育方法之一的经典诵读,是近几年来才逐步兴起的新事物。
在大连中小学,一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国学热”正在悄然兴起,经典诵读活动纷纷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这次活动的特点是从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选出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经典诵读内容,引导中小学生感受和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厚重的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
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关系的知识说明提高未成年人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谈谈推出“经典诵读”活动的文化意义。
(3)结合材料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经典诵读进课堂”所产生的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31日,中纪委下发通知,要求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新年贺卡或日历,这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一个重要举措,有力地打击了奢侈浪费和贪污腐败行为。
材料二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快递”的形式让送礼变得更隐蔽。一些网店不仅能把礼品和发票寄到不同的地址,还可以将发票内容开成“办公用品”、“会议费”等,为公款送礼提供便利。遏制公款送礼,最重要的不是一时一地的治理,而是要让政府部门的钱袋子完全透明起来。与其每到节日就发文展开专项整治,不如釜底抽薪,让政府部门的钱袋子彻底在阳光底下暴晒,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采取上述举措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谈谈要让政府的钱袋子彻底在阳光下暴晒,对其权力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材料一 最近,“最美人物”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这些“最美人物”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深受感动与震撼,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也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材料二 善良为“美”,助人为“美”,奉献为“美”,尽孝为“美”……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内涵。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多样化以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人们对“美”又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美有更新理解的哲学依据。
随着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热播,“舌尖上”成为2012年度流行词。
材料一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获得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和收视效果,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购买其播映权。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成熟表现形式,以精美的画面和温情的语调,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在表现大江南北各色原生态美食及其制作工艺过程的同时,着力展示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该片的成功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有何启示。
材料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体味中国饮食文化魅力的同时,“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而受讲面子、比阔气的消费陋习等影响,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中央号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