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的《群众周刊》曾刊登了上海市各界救亡协会的一则贺电:“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立奏奇功”指的是
A.淞沪会战 | B.平型关战役 | C.百团大战 | D.台儿庄战役 |
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
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
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大一统的产物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中国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
进出口贸易总额 |
比较 |
1950年 |
15.1 |
|
1959年 |
43.8 |
比1950年增长2.9倍 |
1966年 |
46.1 |
比l959年增长.5.3% |
1969年 |
40.3 |
比1966年下降12.6% |
1973年 |
100 |
比1972年增长74.2% |
1978年 |
206.4 |
比1972年增长2.3倍 |
A.中国经济从内向型转为外向型
B.政治因素导致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出口贸易减少
C.中美建交推动了l973年进出口贸易变化
D.经济特区建立导致70年代末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加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奋斗目标 |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
C.形成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