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小组准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甲、乙、丙、丁四个同学一人一个意见,请你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1)甲提出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做 。
(2)丙的观点说明每组对照实验应探究___ 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3)丁的实验方案中,B处理探究___ _在游泳中的作用。
(4)假设鱼主要靠尾鳍控制运动方向。请你设计一组对照实验验证:
将鱼分成两组,实验组的处理:__ __,对照组的处理:__ __。预计实验结果是:__ __组的鱼不能正常转弯。
“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甲乙两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到底谁的观点是对的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Ⅰ.请补充完整探究方案:
①把一块鲜肉切成 (填写“相同”或“不同”)大小的两块,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广口玻璃瓶里,编号为:A、B。
②在A玻璃瓶口覆盖纱布,B玻璃瓶口敞开,并把A、B两瓶同时侧放在 (填“有”或“无”)苍蝇出没的适宜条件下。
③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玻璃瓶中肉的生蛆情况。
Ⅱ.实验结果:数日后,A、B两瓶中的鲜肉均腐败,并在B玻璃瓶的腐肉上发现了蛆, A玻璃瓶内则没有蛆。
Ⅲ.实验结论:实验的结果支持了 同学的观点。
Ⅳ.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2)导致A、B两个瓶中鲜肉腐败的原因是鲜肉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 大量繁殖。
(3)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采用的防止鲜肉腐败的方法有 (请举出一例)。
某同学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毫升唾液 |
A |
2毫升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度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____消化,又能进行___________消化。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种处理。
(2)以“唾液”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种处理。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必要(填“有”或“不”)。
左图是美国青年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__________,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A装置里气体中不含有______。正负电机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里的_________。
(2)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_________,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_________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3)此实验证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________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张兵同学要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他取用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是大豆种子20粒,食醋和清水各一小瓶,带盖的空玻璃瓶2个,吸水纸一包(并将食醋和清水各取一定量配制成了“模拟酸雨”)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①将两个带盖的空瓶分别编号为A、B,在A、B两个瓶底部各垫上三层吸水纸,并向A瓶里吸水纸上加少量“模拟酸雨”;向B瓶里吸水纸上加少量清水,使纸巾湿润。又向两瓶吸水纸上各放10粒大豆种子,把两瓶都放在20度的环境中培养。
每天向A瓶补充少量的“模拟酸雨”,向B瓶补充少量的清水,确保吸水纸湿润。
③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④换用其他几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同样的实验。请回答:
(1)从题中信息可知,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控制变量为:_______________ 。
(4)如果大豆种子的自身条件都满足了,预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是A、B两瓶中的种子都没有发芽,还能说明是酸雨的影响吗?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