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 |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C.改变了经营方式 |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蒋百里在《欧洲文艺复兴史》中说,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同流而异趋”、“二者在智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在方法上二者都大力主张借古变今 |
B.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
C.同流指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 |
D.在评价体系上二者对教廷褒贬不同 |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该诗所反映学术思想属于
A.道教 | B.佛教 | C.程朱理学 | D.陆王心学 |
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写道:“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这表明“他”的思想是
A.从仁的哲学出发建构礼乐制度和儒家学说 |
B.从天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思想和政治学说 |
C.从法的哲学出发建构法治理论和法家学说 |
D.从理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道德和儒学体系 |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
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
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
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这一法案
A.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
C.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
D.标志美国主导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