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生在学习“19世纪中期法国文学艺术流派”时发现一段残缺不齐的句子:“ ① 主义偏重主观、表现; ② 主义偏重客观、再现。  ① 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② 主义偏重向外,向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与句中①、②两处文学艺术流派相对应的法国文艺作品是

A.①《巴黎圣母院》②《人间喜剧》 B.①《西风颂》②《人间喜剧》
C.①《自由引导人民》②《格尔尼卡》 D.①《唐璜》②《悲惨世界》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2年1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了新年茶话会,胡锦涛在会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列有关中国政协制度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B.第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权力机构继续存在
C.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等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D.1982年政协制度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下进一步完善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有人曾用“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等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下列关键词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中共一大的召开
B.力挽狂澜——八七会议的召开
C.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其实,当时的历史真

A.日本对中国华北、华东等地的进攻被击退,损失惨重
B.相持阶段日本希望与中国和平谈判,“化干戈为玉帛”
C.日本速决战破产,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中国开辟了境外战场,与盟军联合打击日军,日军被迫提出议和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2012年1月8口春运开始,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仍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形与下列哪一个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