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比较多 |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 |
| C.商品贸易以服务耕织为主 |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 A.公田变为私田 | B.铁器牛耕的推广 |
| C.国家走向统一 |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改进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
| A.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 B.丰富了当时农作物资源 |
| C.增加了古代人口的数量 | D.提高了农产品的亩产量 |
“柏林之战是苏联红军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最后一战,……标志着德国法西斯军事的彻底失败。然而,柏林战役的政治意义远远高于军事意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苏联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
| B.苏联获得战后对德国管制的政治优势 |
| C.有利于战后东欧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
| D.决定了苏联战后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 |
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事件可以作为上述观点证据的是
①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③苏俄新经济政策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C.②③④ D②④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的商业资本发展程度较高 |
| B.日本的商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
| C.商人成为幕府统治的社会基础 |
| D.日本统治者重视商业和贸易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