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中生李
南顿张助①,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②。”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③,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④。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⑤。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泽》)
【注释】
①南顿:占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 ②豚(tún):小猪。
③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比喻众人随声传闻。
④翕(xī):集聚。赫:盛貌。⑤滂沱(pāng tuó):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持去去:离开 | B.顾见空桑中有土顾:回头看 |
C.因植种因:于是,就 | D.谢以一豚谢:道歉 |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翻译成现代汉语。
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遛不进,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④责降。师中诣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
(节选自《宋史·李师中传》)
【注释】事言时政,指官职。 泾原,地名。帅,同“率”。④坐,因为。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
师中诣宰相以为非布衣所宜言由是知名 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下面句子。
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 你认为十五岁的李师中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九下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释下列加线字词。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闻寡人之耳者时时而间进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下面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根据选文看,齐国最终能“战胜于朝廷”主要有哪些因素?
阅读《牧竖①》一文,完成小题。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各登一树,相去③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④。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⑤;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⑥。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⑦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⑧彼,跑⑨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③去:距离。④仓皇:惊慌。⑤嗥(háo):狼的叫声。⑥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 ⑦致:使。⑧趋:向,到。 ⑨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⑴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意甚仓皇()②大狼闻声仰视()
③狼闻声四顾()④气已绝矣()
⑵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久之不动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
B.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
C.学而时习之(《<论语>八则》) |
D.久之,目似瞑(《狼》) |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人与狼的较量,《狼》中的屠户与本文中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阅读下文,解答问题。
楚威王闻庄周贤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千金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养之数岁,衣以彩绣,以入太庙。当是时,虽欲为孤豚①,岂可得乎?子亟②去,无污我。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所羁③,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注释】①孤豚:小猪②亟:通“急”,赶紧③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羁:羁绊、束缚解释加线的词语
⑴使使千金迎之 () ()
⑵子亟去()翻译句子
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庄周拒绝楚威王的根本原因是(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本文表现了庄周的思想意志,请选出下列理解恰当的()
A.不愿像牲口那样被宰杀而成为祭品。 |
B.不稀罕千金重利和卿相尊位。 |
C.保持个人节操,不与“有国者”同流合污。 |
D.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阅读下文,解答问题。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文出自《》,作者是北宋文学家
翻译句子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内容理解
(1)第③段加线的“二者”是指第①段的“感极而悲者”和第②段的“喜洋洋者”。这两种人的特点,若是用第③段的语句表示,即是“”和“”。
(2)第③段加线的“斯人” 则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