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勤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候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候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 | B.加强思想控制 | C.防止诸候割据 | D.加强中央集权 |
孔氏族规中规定:“忤逆父母,凌辱尊长及纵容妻妾辱骂祖父母、父母,……,笞责三十。甚,革胙(祭品)除派。至大反常,处死,……”对这些族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合乎三纲五常 | B.体现了儒家道德规范 |
C.体现宗法文化的延续性 | D.有利于分配政治权力 |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60—1820年)“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下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选自《美国政治史》)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君主重新成为国家权力重心 | B.责任内阁名存实亡 |
C.议会和君主进行权力的博弈 | D.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 |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 B.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
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国家 | 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