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 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 |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
A.《海国图志》 | B.《天演论》 |
C.《民报·发刊词》 | D.《敬告青年》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
①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②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③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④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图为民国时期的一幅广告,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积极参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
B.民族工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
C.中国的无线电技术世界领先 |
D.近代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铁轨、火轮机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
西塞罗认为:“我们区分好的和不好的法律只能凭自然标准……官员的职责在于领导和发布正确的、有益的、与法律相一致的政令。犹如法律指导官员,官员也这样指导人民,因此完全可以说,官员是说话的法律、法律是不说话的官员。”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①自然标准是具体法律的基础②官员发布的政令就是法律
③法律是官员指导人民的重要依据④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