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这场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中学生.工人阶级在这场运动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3)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请结合史实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儿则有关台港澳方面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53年,葡萄牙商船驶入澳门海域。后来葡萄牙人贿赂当地明朝官员,窃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八月,荷兰将领韦麻郎率军舰两艘偷袭澎湖,伐木作舍,拟长久占领。此后,荷兰通过各种方式占领台湾岛。
材料二: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材料三: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对外推行什么政策?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东南沿海遭受西方侵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一步步被侵占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联。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探索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主要原因。

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本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金本位首先在英国实行,后来通过国际扩散,成为早期国际货币制度。英国是金本位的主要维持者……金本位时期是世界经济中工业迅速增长时期……英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是成功的关键。英国在整个19世纪一直是重要贸易国和资本输出的国家,人们完全相信英镑作为一种国际通货的能力。
——《世界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钱满素《美国文明》
材料四: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所述“近代初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的世界霸权……远远低于以后世纪”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工业革命时期国际实行的货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英国在整个19世纪一直是重要贸易国和资本输出的国家”这句话的?
(3)据材料三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做出的历史贡献。
(4)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与“罗斯福新政”在为“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和“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和有关史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二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这句话的含义。(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超越洋务运动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能够超越洋务运动的主要原因。(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
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