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四川甘孜24)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指出金属铜的一个性质及其对应的用途:
性质                ,对应的用途                 。
(2) 要防止铁制品因锈蚀而报废,就要知道铁制品锈蚀的原因。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                                                                                              。
(3)为了验证铜、银、镁、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a.将体积大小一样的镁片和铁片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b.将铜片放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请回答:
①在试验中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来设计实验方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科学方法。在步骤a中,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       、       。
②通过步骤a,可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③步骤b中的实验现象是                                                 。
④小红同学认为i,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足以说明铜、银、镁、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还需要进行一个实验,该实验的方法是                                             。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同学们用到HCl、Na2CO3、NaOH、Ba(NO3)2等溶液。实验结束时,老师指出,废液一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尽量实现绿色排放。如何处理废液缸里的废液?同学们进行了讨论和实验:
(1)小明认为如果废液呈酸性或碱性,会腐蚀管道、污染水源。他取废液缸里的废液于试管中,观察到废液呈白色浑浊状态,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9,此时废液显性。
于是,小明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测试,直到pH=7,同时观察到沉淀逐渐溶解,并有少量气泡产生。小明觉得废液经过如上处理后可以放心倒掉。这个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个复分解反应,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任写一个)

(2)小亮认为,小明的方案不完善,因为小明对废液中含有的Ba2+没有处理,而Ba2+是重金属离子,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小亮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案:他另取废液缸里的废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直至废液pH=7,且沉淀不再增加。他觉得废液这样处理后才可以倒掉。
(3)老师肯定了小亮的方案,因为他考虑得更全面。小亮方案的优点在于

课堂上老师完成了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后,对浑浊液体过滤得到澄清滤液;接着师生对话如下表:

人 员
对话
老 师
问:滤液里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
甲同学
答:可能是NaOH、Na2C03
乙同学
答:可能是NaOH、Na2C03、Ca(OH)2
丙同学
答:可能是NaOH
丁同学
答:可能是

(1)假设你是丁同学,请你也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把猜想写在上面表格中。并对你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

自己的猜想成立

(2)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如有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

(3)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甲的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甲同学得出此实验结论的理由是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就从该瓶中分别取适量溶液于A、B两支试管,进行实验探究。
①向A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没有变质;
②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分析:
(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试管,B试管
(2)写出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定发生的反应
可能发生的反应
(3)显然,他们的实验结论是矛盾的。实验中,根据试管(填A或B)的现象作出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
(4)你能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方案证明原试液确已变质,你将获得4分的奖励分(但卷面总分不超过60分!),请你在下面写出步骤、现象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粉、Fe2O3粉、Fe粉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完成下表: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只含C

含C、Fe2O3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Fe2O3的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C、Fe2O3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在空气中灼烧至质量不合理再变化,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烧杯中(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色。
实验2: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强热(若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静置,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为了探究硫酸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H+、SO42-)能使指示剂变色?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2SO4(PH=7)溶液,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HCl溶液,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你的假设是
(2)实验①和实验②说明
(3)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