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孝感8)、(5分)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H2+CuOCu+H2O,某同学为了验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设计了如下由A、B、C三部分组成的实验装置。

(1)写出“a”所指仪器名称       
(2)能确认反应生成水的实验现象是                
(3)在实验室里利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那些气体?       (只要求答一种)
(4)本实验缺少的仪器是;除此之外,上述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是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更严格更科学,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丽同学在一次课外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误将过氧化氢(H2O2)溶液当作酸与氧化铁(Fe2O3)粉末混合,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她联想到二氧化锰(MnO2)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那么,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呢?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猜想】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小丽同学一次设计了三个实验
实验一取一定量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有极少量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没有复燃,说明H2O2溶液常温下分解缓慢。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g Fe2O3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
实验三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不溶物滤出,并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仍为wg,说明
【实验结论】小丽同学认为,Fe2O3粉末可以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评价】小江同学认为要证明小丽同学的结论正确,仅做这三个实验还不充分,需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Fe2O3粉末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变.
【拓展】下表是同学们探究影响H2O2分解因素时所记录的部分数据:
用足量等体积H2O2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时间

浓度
时间/min
催化剂
30%H2O2
溶液
15%H2O2
溶液
5%H2O2
溶液
加入wg MnO2
0.2
0.8
2.0
加入wg Fe2O3
7.0
9.0
16.0


通过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延伸】明同学看到Fe2O3也能做H2O2分解的催化剂,还联想到一种蓝色的CuSO4溶液也能做H2O2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计算:
(1)Cu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2)80gCuSO4与多少克Fe2O3含有相等质量的氧元素?(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过久会变成黑色,小明、小强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蔗糖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猜想】蔗糖中可能含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如氢元素等。
【设计实验】小明、小强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小明: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单独点燃蔗糖不易燃烧,但在蔗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蔗糖就很容易被点燃。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小强:将蔗糖放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小明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强观察到的现象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质,容器壁上有水珠。
结论:蔗糖是由(填元素符号)元素组成的。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填“变多”“不变”“变少”)。
【反思与评价】小明实验中烟灰可能起作用。

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且温度越高反应越快。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将苹果肉分别放入三种气体中,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帮他们填写下表。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现象
不变色
变色

结论
果肉变色与氮气无关

果肉变色与二氧化碳无关


【反思与评价】
在三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填代号)最不合理, 理由是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写一点即可)

李莉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铜、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查阅资料]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H2SO4
Na2SO4
MgSO4
CuSO4
溶解度/g
与水任意比互溶
19.0
39.0
23.1

(1)根据上述信息,可排除溶液;
(2)为确定其成分李莉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溶液;
[实验验证]

实验方法及步骤
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或有关化学方程式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台上发现一瓶标签部分破损、未盖瓶塞的溶液(如图),于是同学们决定利用实验台上的其他药品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不考虑碳酸氢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
猜想一: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猜想四:硫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香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也不可能是硫酸钠溶液,理由是;(2)小芳另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美认为小芳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由此推测出这瓶溶液最初是溶液(写化学式),敞口放置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