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同学探究“浸在水中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①首先,他们进行“比一比,谁的小船货物装得多”的活动,装载货物前后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仔细观察、比较图(a)和(b),并简要描述相关现象: (15) 。
由此,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猜想A、B和C。
猜想A: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
猜想C: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有关。
②接着,该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不计重力)、水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先在可密封的圆柱体内装一些小铅粒,然后用细线将圆柱体悬挂在测力计下。当此圆柱体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不同的深度处保持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和小桶中的水量如图所示。他们通过思考图中“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原因”,得到浮力测量的方法。
根据图(c)和(d)所示的测力计示数、小桶中水量等变化情况,可排除猜想 (16)
(选填“A”、“B”或“C”);
在猜想 (17) 的基础上(选填“A”、“B”或“C”),进一步分析并形成假设D: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18) 。
③为了验证假设D,继续实验,他们记录了圆柱体在空气中、水中静止时的测力计示数F和小桶所收集的排开水的重力G排,其部分数据见表一。随后,他们又在该圆柱体添加了若干铅粒,重复上述实验,其部分数据见表二。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初步验证假设D是 (19) 。(选填“正确”或“错误”)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得出其它的初步结论是 (20) 。
小新同学按图9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A1示数 |
A2示数 |
V1示数 |
V2示数 |
V示数 |
0.5A |
0.5A |
7.5V |
4.5V |
12V |
①由图所示可知,L1、L2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______;
②由表中实验数据A1、A2示数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表中实验数据V1、V2、V可以得出结论:.
下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 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根据可
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将图a和b的实验进行比较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
(3)将图a和c的实验进行比较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
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木板上。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
水平板面材料 |
高度h/m |
水平距离s/m |
1 |
木 板 |
0.20 |
1.00 |
2 |
木板 |
0.40 |
2.00 |
3 |
木板 |
0.60 |
3.00 |
4 |
铺上棉布的板 |
0.20 |
0.50 |
5 |
铺上棉布的板 |
0.40 |
1.00 |
6 |
铺上棉布的板 |
0.60 |
1.50 |
(1)分析1、2、3次实验可得: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
度h的关系式为s="" ;
(2)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验可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
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有关;此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
(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
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_ 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下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端将下沉。因为
小芳同学在测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步骤完全正确。图中显示的是他测量的相关数据,请帮小芳填写下表中空白测量和数据。(密度值保留两位小数)
烧杯和油 的总质量(g) |
倒出适量油 后烧杯和油 的总质量(g) |
倒出的 油的质量(g) |
油的密度 (kg/m ![]() |
|
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