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和“测定物质密度”两个实验,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1) (选填“实验仪器”、“实验目的”或“测量的物理量”)不同。小明同学在某次实验中,为测量矿石的密度,他使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实验中应将矿石放在天平的 (2) (选填“右”或“左”)盘内。天平再次平衡后,盘内砝码情况及游码位置如图(b)所示,则该矿石的质量为 (3) 克,然后又用量筒和水测出了矿石的体积如图(c)所示,则该矿石的密度为 (4) 千克/米3。
某同学利用“替代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①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花生米下沉至杯底,如图(甲),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随即停止加盐,如图(乙).
③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天平的读数为g.
④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的读数为mL.
⑤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即为花生米的密度.
(2)实验中若加盐过量,可进行如下操作:.
(3)实验中遗漏了重要的一步,即.
小猴和小白兔同时发现了一个实心胡萝卡,它们都想多分点。小猴提出分配方案:将胡萝卜放在三角形石块的尖端,调节胡萝卜位置,使胡萝卜静止时保持水平,然后沿支点处竖直切开,各拿一份,如图甲所示。小白兔说:“我要长的那一头!”,小猴却暗自高兴。
(1)从质量角度来看,小猴有没有吃亏?答:
(2)从图乙可看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端重力的力臂(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端重力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出:A端的质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端的质量。
图甲为小红同学设计的“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物电路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 (选填“A”或“B”)端。
(3)当小红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大小接近电源电压,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发生了(选填“短路”或“断路”)。
(4)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记下电流表示数。当将原来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要使电压表示数保持2V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选填“A”或“B”)端移动。
某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乙,先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石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l.6N,然后让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1N。则石块受到水的浮力为N.
(2)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缓慢将石块拉出水面,随着石块露出水面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越来越大,则石块受到水的浮力越来越(选填“大”或“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3)通过比较图乙和图,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是否有关。
小芳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
(2)小芳同学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画出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而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3)从乙图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