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养着月亮
姜仲华
⑴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人!
⑵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⑶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⑷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我被这充满神奇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记不起。
⑸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⑹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
⑺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⑻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⑼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⑽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⑾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⑿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对象的特点:
⑴停电之夜,我们在阳台所见之月: ;
⑵发现“家里养着月亮”的女儿: 。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下面句子是如何表达出作者对夜空的情感的。
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请从文章的中心的角度,谈谈你对文中⑿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请结合文章第⑼段“我”和“女儿”的不同的表现,说说生活在慵杂繁忙的社会中的我们如何才能发现生活的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⑴二战期间,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①,关着一个年轻的小提琴爱好者沙尼克,他被关进集中营已有两年了。两年中,他从未停止“拉”小提琴,虽然没有琴,也没有琴弓。在集中营枯燥乏味而又时刻被死亡窒息的漫长日子里,白天,沙尼克做苦工,到了晚上,等其他的囚犯都睡下了,他将腿从床边垂下来,抬起下巴,双手摆出拉琴的姿势,开始“演奏”舒曼、勃拉姆斯和莫扎特②的乐曲。
⑵黑暗中,沙尼克可以“听见”欢快的音符在他周围的空气里跳动……
⑶这天深夜,沙尼克正在忘我地练琴,一群新来的囚犯被关进了他所在的囚室。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名叫马斯特的囚犯把目光投向沙尼克,从他的眼神里,沙尼克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你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动听。是的,沙尼克可以肯定,他从马斯特那里得来的就是这个信息,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又真的发生了。后来,沙尼克向新来的囚犯打听到,马斯特是一位造诣颇深的犹太籍小提琴演奏家。
⑷沙尼克兴奋不已,多少个日子以来,没有人能够听到他演奏的乐曲,没有人能够与他产生共鸣。如今,马斯特来了,他的知音来了,这是上帝送给他的礼物,第二天晚上熄灯后,沙尼克坐在床边轻声呼唤:马斯特……
⑸没有回音。
⑹沙尼克只好放弃了找马斯特交谈的念头。他坐在床边,伸手抬臂,又开始如痴如醉地“演奏”小提琴。他用想象中的琴弓拉了舒曼的一段悠长而跌宕的慢板,接着又突然变成勃拉姆斯的一段快速的回旋曲。他闭上眼睛欣赏着,感受着……当沙尼克睁开眼睛,他已经演奏完了莫扎特的一个短而急促的乐章。突然,沙尼克的手臂停下来了,他发现马斯特正侧卧在床铺上,面向他,闭着双眼,手指随着冥冥之中沙尼克的音乐在床板上轻轻叩着节拍。发觉沙尼克的“演奏”突然停止,马斯特睁开了眼睛,对正看着自己的沙尼克竖起了大拇指。
⑺第三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坐在各自的床沿边,两手悬空,一起拉起了科莱利③的乐章。他们拉出的音符如同交错在一起的两根玫瑰藤蔓,在结尾的一个音符上盛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他们一直拉着这个音符,可能比科莱利期望的要长一些;沙尼克和小提琴家都不愿意结束今晚的二重奏。
⑻以后的每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都会一齐演奏科莱利的这段乐章,他们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中,闭起眼睛享受着他们的二重奏;音乐让他们忘记了这是在纳粹集中营里。
⑼一天晚上.一群纳粹士兵冲进了沙尼克的囚室。凡是被他们念到号码的囚犯,生命都将走到尽头。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充斥着整间囚室。
⑽当最后一个号码念完,坐在床沿的沙尼克突然紧张起来。他记得,最后一个念出的号码正是马斯特的号码!果然,马斯特正慢慢地爬下床。天啊!沙尼克的喉头里发出一丝呻吟,这难得的知音,这上帝赐给我的礼物今晚就要消失了吗?
(11)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站到了还未下床的马斯特身边,伸出双手做了一个拉小捉琴的动作。“留下吧,”沙尼克轻声对马斯特说,“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⑿马斯特睁大眼睛,摇摇头,正要说什么,沙尼克已经走到了纳粹士兵的面前,缓缓地走出了囚室,走进了黑夜……
⒀不久,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小提琴家马斯特幸存了下来。
⒁和平的日子里,马斯特在世界各地举办了无数场音乐会,场场爆满。他的琴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他用琴弦上跳荡的音符讲述着希望、爱和春天,讲述着孩子,讲述着和睦的家庭,讲述着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⒂马斯特的每一场音乐会都保留着一个特殊的节目:在骤然昏暗下来的舞台灯光里,他轻轻放下手里的小提琴,慢慢闭上双眼,两臂悬空,激情地“演奏”那段早已渗入他灵魂的科莱利的乐章。
⒃“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他留下来了,此刻他相信,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难友和兄弟沙尼克,正在天堂聆听着他无声的“演奏”……
【注释】 ①奥斯维辛集中营位于波兰加利西亚奥斯维辛附近,主要关押波兰和德国的犹太人,是二战时德国法西斯建立的最大的一个“杀人工厂”。在该集中营内约有400万人惨遭杀戮。
②舒曼(1810—1856),德国音乐家;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键盘乐器演奏家。
③科莱利(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阅读选文后,在下面方框中补全故事情节。
选文中的哪些内容能够印证马斯特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小提琴演奏家?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两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1) 马斯特正慢慢地爬下床。
(2) 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第⑿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选文后,请简要概括沙尼克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第⒃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下面是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请从语言和内容两方面品析摘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奇特的海水咸度
①海洋,奔腾不息。海水,深邃莫测。但口渴者却不敢问津,因为它有着又咸又涩的苦味。
②现在科学家已经测出,海水有3%左右是食盐。可别小看这区区的 3%,如果把它全部提炼出来,平铺在陆地上,陆地的高度将要增加120多米,这是多么巨大的数量啊!
③除了食盐外,海洋中还含有100万亿吨镁,600万亿吨钾,88万亿吨铜,58亿吨镍,40亿吨铀,这样看来,海洋又是矿物的大仓库。
④其实,海水并不是一开始就充满盐分,它最初和江河湖水一样,也是含盐量很少的淡水。但地球的水总是在不停地运动,不停地循环。有人曾做过这样一项测试:单单每年从海湾表面蒸发掉的水分,就达到1亿吨。这么多的水又会变成雨,降到陆地的每个角落。它们潺潺而流,不断地冲刷岩石,冲刷土壤,把岩石和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带进江河之中,而这些物质,绝大部分都是各种盐类。盐分随着水流进入江河,而江河之水最后又都回归大海。蒸发掉的水分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上的盐分。
⑤就这样,海洋源源不断地从陆地上得到微量物质,成了所有溶解盐类的收容所。可是在海水的蒸发过程中,进入海洋的盐分却不能随水蒸气升空,只得滞留在大海洋之中。
⑥如此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类物质越积越多,海水也就理所当然地变得越来越咸了。当然,这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可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更久的年代,积累起来的盐分也就十分可观了。
⑦海水中既然已经含有那么多盐分,而且以后每年还要从陆地上带回大约30亿吨的可溶性物质,海水会不会永无止境地越变越咸?会不会把所有的海洋生物都咸死?
⑧这种担心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海洋没有减少自身盐分的方法,结果肯定会这样。但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海洋有各种能降低海水含盐度的奇妙方法。
⑨随着陆地可溶性物质不断进入海洋,当达到一定的浓度后,便会互相结合成不溶解性化合物,沉入到海洋的底部。这个过程就像明矾能沉积水的杂质那样,使浑浊的水质变清。除此以外,许多物质还会被海洋生物的细胞所吸收,等生物体死去后,便随尸体沉入到海底。以上这些途径,都能大大降低海水中的含盐浓度。
⑩当台风季节降临时,狂风巨浪常把海水卷到陆地上,溶解的盐分也随海水上岸,散布在沿海陆地。尤其在漫长的历史变迁年代中,有些海洋的海湾地带,由于地壳的升高而与海洋隔断。于是,这部分的海水逐渐被蒸发掉,留下大量的溶解性盐类物质,这也是盐分回归陆地的一种方式。例如,现在陆地上某些开采食盐的盐矿,就是这类干涸掉的小块海洋的残迹。海水最初也是淡水,后来变得越来越咸了。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海水变咸的过程填充完整。
海洋表面被蒸发掉的水→_________________→水流冲刷岩石、土壤→____________→回归大海。海洋有哪些能降低海水含盐度的方法?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②③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揣摩文段⑦和文段⑩中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
①“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卷”能否换成“带”或“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水储量十分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也非常严重。2009年3月22日是第17个“世界水日”,请用精炼的语言,拟写两条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词,以提醒大家不要浪费水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赏读:
童年的酸鼻子树
①乡下老家有棵酸鼻子树。这是故乡山林中一种野生植物,叶扁,微长。果子椭圆,形状似枣,没成熟时,又硬又青,咬一口,酸得您眉毛鼻子皱在一起,涎水直流;成熟时,皮子呈黄色,捏起来软软的,撕开薄薄的皮子,将黏黏糊糊的果肉放进口里,用嘴一吸,酸甜酸甜的,别有风味。吃完果肉,用针线把土白色的大核穿成一串,就是和小伙伴们踢毽子的玩具,如果把核扔到地里,就会长出一棵酸鼻子树苗出来,好养得很。小时候吸酸鼻子肉时,有次不慎连核一起吸进了肚里,邻家大人过来拍拍我的头说,你娃儿等着,过两天你头上就长出一根酸鼻子树来了,吓得我好几天睡不着觉。
②酸鼻子树在我老家屋旁的菜园地里,又高又直,年年见长。儿时,带给我无数的乐趣。因为枝繁叶茂,不少鸟儿选择到酸鼻子树上安家。父亲认为乌鸦是不吉利的象征,多次用竹竿把想在酸鼻子树上筑巢的乌鸦赶走;喜鹊是报喜的使者,不但受欢迎,有时还能得到父母馈赠的食物。清晨,鸟儿用悦耳的歌声将我们叫醒,傍晚,鸟儿归巢的情景动人。幼时,我们常站在树下看鸟妈妈给小鸟喂食。
③酸鼻子的成熟期是在冬季。那时,家乡几乎没有水果,酸鼻子就显得格外难得。暖暖的阳光下,熟透了的酸鼻子经微风一吹,不时掉下几颗到地上,捡着了,仿佛捡着了水果糖似的,心里欢喜不已。菜园地里捡完了,就爬上崖去,扒开草寻。
④第一次学会用劳动挣钱,也是从酸鼻子树开始。地上铺层稻草,爬上酸鼻子树,抱住树枝轻轻一摇,成熟的酸鼻子嗖嗖掉到稻草里,一个一个捡起来,轻轻放进背篼,用树叶盖上,背到十多里外的县城里去卖。成熟好看的,五分钱一斤,有点青涩生硬的,四分钱乃至三分钱一斤卖给小贩。大约8岁那年,我第一次背了6斤酸鼻子进城,卖了三角钱,高兴得不得了,什么都舍不得买,回家后,如数交给了父亲。
⑤随着林地的开发,乡村的山林也越来越少,许多鸟儿选择到我家酸鼻子树上安家,于是我家那棵酸鼻子树上,筑了好几个鸟巢,开始热闹起来。有天傍晚,酸鼻子树上忽然传来阵阵扑打嘶叫声,原来是一群群白鹤,前来霸占喜鹊的巢。喜鹊们惊恐地站在巢边,一边大声嘶叫,一边迎击入侵者,坚定地守护着家园。白鹤仗着势众,扑扇着翅膀,一轮接一轮地强袭。我们拿着竹竿,甩着土疙瘩,大声吆喝着替喜鹊助阵。然而,没用,第二天清晨我们到酸鼻子树下一看,鹊巢已经易主。
⑥酸鼻子树,把童年的情绪与记忆挂在树梢。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回忆了童年的哪些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熟的酸鼻子嗖嗖掉到稻草里,一个一个捡起来,轻轻放进背篼,用树叶盖上,背到十多里外的县城里去卖”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再现: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正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理解“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仔细阅读选文,简要概括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每条不超过四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深层阅读赏析(共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不卖
范春歌
(1)我有朋友是个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民间工艺品。看了他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很是羡慕。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2)那天朋友到家来小坐,进门直摇头,以为他淘宝看走了眼,一问,讲了这么件事。
(3)路上,他遇到一对抱着小孩操乡村口音的年轻夫妇站在天桥下问路,朋友也是个热心人,给指了路。但那对夫妇好像是第一次到武汉,尽管他说得很详细了,他们还是一副找不着北的样子。天冷,风大,小孩冻得直咧嘴。朋友拿出笔给他们简单画了个路线图。
(4)当那对夫妇要转身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对方提的一个塑料袋里露出一对虎头鞋。虎头做得粗眉圆眼,古朴可爱,虎身的刺绣也十分少见,便动了心思,问对方能否卖给他。
(5)夫妇俩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笑道,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6)他又问,老人多大岁数了,夫妇俩说八十多啦。他摸摸虎头鞋说,二十块钱卖给我怎么样。年轻的夫妇只是说,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7)他将虎头鞋拎到手里看了又看:五十块。夫妇俩有点不知所措:师傅,这是孩子他太姥姥~~
(8)他有点发急地打断他们的话,掏出几张钞票:好,不说了,一百!
(9)年轻的夫妇没有接钱,从他手里拿过虎头鞋,俩人站在路边轻声商量着什么。他不甘心地喊:一百二十。
(10)朋友给我们讲到这里,因为激动脸都微微泛红,说当时真有些生气了,虎头鞋虽好,但就值这个价了,也应该是让这对乡村夫妻动心的价格,足可以给小孩买双上好的皮鞋。
(11)夫妇俩商量了一会儿,拿着虎头鞋微笑着走向他:师傅,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说实话,我们一路问路,就数你最热情,还给画张图。唉,怎么谢你好呢!
(12)这下该我的朋友愣住了。套句俗话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夫妇俩将虎头鞋塞到他手里时,他不好意思了:我肯定要付钱,讲好一百二十块,一分不会少。
(13)夫妇俩说,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不卖。
(14)朋友劝道,你们告诉老人,一双虎头鞋在城里卖了这么多钱,老人家不知会多高兴呢!
(15)对方笑了,女人说:太姥姥知道别人这么喜欢她做的鞋,要掏这么多的钱买,就很高兴了。你拿去给孩子穿,我们捎信让太姥姥再做,方便。
(16)听到这里,我和先生站起来,都想看看这双虎头鞋。
(17)朋友摊开双手:我没有拿,把虎头鞋给他们放进了塑料袋,说,你们告诉太姥姥,她的鞋漂亮极了,有个路人出了很大的价钱,你们都没卖。她老人家一定更高兴。为什么一开始“朋友”花高价想买,而后来夫妇俩相送却不要了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的情节贵在一波三折,请你从文中找出令人感到意外的情节。(至少两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14-17小节中有三个加点的高兴,说说它们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繁杂的社会生活让我们见多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的事儿,文中是个例外,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金钱”和“真情”关系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