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演进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l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材料三: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有人这样评论此事:“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真正的革命。”
材料四: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观察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深刻含义?(2分)
(4)结合所学和材料四,概括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和机械的”?又是如何去“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前人民所有土地,照面积纳税,分上中下三等、……要消除这种不合理现象,应该使税和地价相称……不如照价征税,贵地收税多,贱地收税少。……国家在地契之中,应批明国家当需地时,随时可照地契之价收买,方能无弊……国家据其地价,载在户籍,所报之价即为规定之价,此后地价之增加,成为公家所有,私人不能享有其利,地主虽欲垄断,其将何辞之可籍哉。
——摘编自《孙中山个全集》
材料二 1959年5月17日,(古巴)革命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这是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土改法。土改法规定废除大庄园制度,对每个自然人或法人占有30卡瓦耶里亚(约402公顷)以上的土地予以征收。这次土改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没收本国大庄园主的土地,第二阶段把在古巴的全部美国垄断资本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政府没有将征收的大部分庄园的土地在大庄园的农业工人中进行分配,而是成立国营人民农场和甘蔗合作社。
——摘编自肖枫《古巴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
材料三英国两次国有化高潮都由工党领导,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英国国有化的推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在政府调节经济的各项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财政调节手段,而财政调节手段之所以能发生作用,关键在于国家拥有越来越多的预算……可见,实行“国有化”最终是为了实现凯恩斯主义所提倡的经济稳定的目标。此外,二战后,英国经济再次遭到重创,经济实力不可挽回地衰落了,人心向往工党倡导的战后新社会。同时,保守党开始反思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仅仅放弃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实行凯恩斯主义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辅助以若干的“制度”方面的改良措施。
——摘编自毛锐《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
(1)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手段有哪些,试分析其目的。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古巴土地改革政策与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有何差别?试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过的类似于古巴的国有化措施。
(3)据材料三回答,二战后初期英国实行国有化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上所述,你认为国家和实行国有化政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政治家的演说往往能反映他们的政治或经济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只有愚蠢的乐天派才能否认眼前的暗淡现实。”
——1933年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1)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使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我们最后的一项事业,也是最重要最困难而又远远没有完成的事业,就是经济建设,……开始这样一个全世界从未有过的事业,难道能没有失败没有错误吗?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我们正在进行这一事业。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1921年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上的演讲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在“经济建设中所犯的错误”具体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施“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3)邓小平在上述谈话中就社会主义建设回答了哪两个重大问题?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
材料四
(4)材料图中代表哪些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成立说明什么?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1分)
阅读下列材料: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
请回答:
(1)请概述材料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说明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中华民国颁布上述法令有什么进步意义?
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阶段经济全球化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不同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推动全球化的主要方式。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在全球的经济扩张方式有何不同?
材料三漫画:当今全球化—输家与赢家(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呼声)
(3)有人认为全球化进程中赢家永远是赢家,也有人认为输家可以成为赢家;你赞成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材料四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近现代中国曾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中国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即在最近30年的全球化浪潮中,现代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取得了重大成就。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现代中国是如何抓住机遇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5)综上所述,假如你是一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领导人,请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货币与国家、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XXX年11月3日,XXX政府财政部发布了《施行法币布告》,其主要内容如下(节选):
一、自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定量、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
……
四、凡银栈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自XXX年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
六、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摘自张建平、李安《孔氏家族全传》
(1)材料中XXX年和XXX政府分别应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人民币发行的简表
开始发行时间 |
发行的面值 |
人民币发行简要说明 |
|
第一套 人民币 |
1948年12月 |
50000元、5000元、500元、50元、5元等 12种 |
解放战争时期发行。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第二套 人民币 |
1955年3月 |
10元、1元、1角、1分等l1种 |
|
第三套 人民币 |
1962年4月 |
10元、1元、1角等7种 |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发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调整。 |
第四套 人民币 |
1987年4月 |
100元、50元、10元、1元、1角等9种 |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发行。适应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
(2)请参照材料二人民币发行的简要说明,为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编写简要说明。(答案写在表格中)
材料三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3)新航路开辟后,非洲的黄金、美洲的黄金和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美元国际化的历史进程:
1.(20世纪)三次特定的历史机遇美元重挫英镑。……
2.制度安排为美元扫清障碍。……
3.马歇尔计划为美元国际化加速。……
——邵鹏斌《美元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20世纪“美元重挫英镑”的三次特定的历史机遇。为美元扫清障碍的“制度”是什么?从美元取代英镑的国际地位过程可以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