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3分)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各国的民主道路并不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材料一中的“英国文化模式”有何特点?(4分)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民主政治有什么“创新”?请试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法国是如何推动现代民主政治“全球性”的。(3分)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材料三中的两种政体有何相同点?(3分)
材料四  2008年《新德意志报》评论: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
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4)综合以上材料请指出中英法美四国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由此你认为我国应建
立怎样的政治制度。(3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61届联合国大会会议2006年9月12日上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主要的审议、监督和审查机构,每年9月至12月举行一次常会,旨在为各国提供一个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的平台。
2006年10月9日晚,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会议,15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向第61届联合国大会提名韩国外交通商部长潘基文接替安南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的第八位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出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12月14日,潘基文正式宣誓就职。
材料二:1995年,日本当时的外相河野洋平在联大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日本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的要求。2004年日本又提出要谋求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到2005年,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等国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斗争已经白热化。
材料三:2010年第64届联合国大会9月1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闭幕。第6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其中包括批准了总额为51亿多美元的联合国2010至2011双年度预算。各会员国承担联合国费用的分摊比额中美国分担比例仍为22%,日本的分担比例从原来的16%降至约12.5%,德国的分担比例从约8.6%降至8%,法国从约6.3%降至6.1%。金砖四国方面,中国从2.667%增至3.189%,巴西从0.876%增至1.611%,俄罗斯从1.200%增至1.602%,印度从0.450%增至0.534%。请回答:
(1)国际联盟和联合国都是国际性的组织,国联和联合国在制止重大国际危机方面有何相同点?为什么?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日本几年来提出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要求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日本“争常”活动持何种立场?理由是什么?
(3)联合国会费分摊比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经过了短暂的20年,就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把人类拖进了痛苦与灾的深渊。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前,当时维护和平与民主的国家为什么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4分)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图(a)与图(b)、图(c)与图(d)的关系。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在一次与美国布什总统会谈中曾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4)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角度说明,在二战中“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联合起来”的事例。(各举一例)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陈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臣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摒除,众喙哓者,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的主要观点,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4)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在迁都过程中,受到了一些元老贵族为首的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太子拓跋恂反对尤为激烈,孝文帝先将太子废掉,然后又把他处死。同时,孝文帝还镇压了一批反对派,借机打击反对改革的保守势力。493年,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迁都洛阳。孝文帝在改革中禁用鲜卑语,以汉语为正音,他知道30岁以上的鲜卑官吏改口比较困难,同意暂缓;但30岁以下在朝做官的,则强令改说汉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撤职处理。
材料二:王安石在做宰相最初几年,凡他认为应该做的事,如得不到宋神宗的同意,必定要与之力争。在改革过程中,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人称“拗相公”。其改革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两次被罢相位,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一项即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
(2)归纳概括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两位改革家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识别下列图标

材料三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发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联系所学的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上述“趋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4)材料一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趋势,今天的中国将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应对?
(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共同体是由哪几个机构合并成立的?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