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习题。
父亲的格言
①父亲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要在别人背后指指点点。上中学的时候,我和班里的另一个同学竞争班长的职务,为了拉拢同学给我投票,我把一些同学请到家里,并说了我的竞争对手很多坏话。被父亲听到了,他当时说了一句话:(A)“当你用食指对着别人背后指指点点时,你是否注意到你其他的三个手指正指着自己并且以三倍的力量在还击你!”
②父亲喝茶有个习惯,总是先把茶放到阳光下,让阳光慢慢渗入。他不懂茶道,但这道程序他却从不省略。父亲在上班前经常叮嘱母亲的话就是:“把我的茶叶放到阳光下晒晒。”晚上,父亲就会泡着那些被阳光晒过的茶,读书,写点感悟人生的字句。对于这个特别嗜好,父亲的解释是:“喝了被阳光晒过的茶,感觉心里就有了阳光的味道。”
③曾经随父亲去参加过一个远房亲人的葬礼,所有人都对死者的家属说一些“节哀顺变”之类的安慰话。父亲却拍着逐渐壮实起来的后生说:“你要快点成长,早日扛起家里的重担。大树倒了,就是要给你们这些小树腾地方。”
④下雪的时候,我用套子套住了一只鸟。我把它握在手中,如获至宝。父亲看到了,跟我打赌说他会让这黑色的鸟变成彩色的。我不信,就松开了双手。我看到,那只鸟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时候,因为镶上了阳光的色彩而变得斑斓。父亲说:(B)再美丽的鸟,失去了自由,被我们握在手里的时候,都是黑色的。
⑤小时候有一次给家里买酱油,店家在找零钱的时候多找了一角钱。在当时,一角钱对一个孩子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它可以换来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糖果。店家找回来的一角钱是5个2分的硬币,我不想把这个“意外之财”交给父亲,就把它们藏到了自己的鞋垫里。柔软的鞋垫里突然有这么几个硬币在里面,很不舒服。时间久了,脚被硌破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训斥我,只是帮我取出那几个硬币,送还给了店家。父亲对我说:(C)不要为了几枚硬币而硌坏了自己的脚,那样自己走出的路会歪歪扭扭。
⑥在我临近高考的那段时间里,父亲下岗了,又在出苦力干活时被重物砸断了腿,对于我们来说,父亲的倒下就像天塌了一样,可是父亲依旧快乐着,在给自己削拐杖的时候还哼着歌,丝毫没有被命运击败的迹象。
⑦面对母亲的愁眉苦脸,父亲开导她说:这腿没几天就好了,现在我可以利用这几天好好养身子,身子棒实了,就是本钱哪,到时我再把钱给你翻倍地挣回来。
⑧母亲对父亲的贫嘴没办法,只好由着他在那里哼着并不好听的歌。
⑨父亲本来就是一副书生的骨架,再加上受了伤,再不能干重活了。他就买了一头毛驴,拴上一个简易的车棚,穿梭于大街小巷,收一些居民家中的废弃物品。路过垃圾堆时顺便拣点破烂卖钱。父亲的吆喝很有特点,他会编一些诸如“酒瓶子,易拉罐,搁在家里是破烂,给我就能把钱换……”之类的顺口溜,不时牵惹出居民的欢笑。
⑩父亲早出晚归,每个黄昏,我看到的都是他一瘸一拐沉重而疲惫的身影,可是他看到我时又总会在脸上绽放一堆灿烂的笑。父亲就是这样,不论生活如何困顿,他总能找到自己快乐的逻辑:(D)穷人吃豆腐和富人吃海鲜一样香,穷人穿棉袄和富人穿貂皮一样暖和,富人花大钱,穷人花小钱,都是一样的活着。
父亲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汗水,一边摩挲着我们的头,很“男人”地说:(E)“放心吧孩子们,老天不会让我们总是呆在冬天里!”
.文中画线的句子是“父亲”的经典“格言”,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这些“格言”给“我”的教益和帮助。
示例:

A.句格言:教“我”学会做人。
B.句格言:
C.句格言:
D.句格言:

(E)句格言:                       
.读完全文后,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中父亲的每句格言都感人至深,给人以启迪。请探究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读下面一段文字,看看文中哪件事与下面这则材料的内容相同,并写出阅读这两则文字的探究结论。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文章第②段是写“父亲”的“特别嗜好”――喝被阳光晒过的茶。试结合自己的观察,仿照此段的写法,介绍你的“父亲(或亲朋)”一个“特别嗜好。”(80字左右)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⑴我们必需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⑵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各种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⑶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正在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一摆,好歹布置个模样;没人拿名人的人当回事,只拿名人的名当回事。还有那种原本安慰心灵的寺庙,无一例外全成了世俗的闹市。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打造”的对象。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跑到哪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⑷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⑸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有个老样子就行,或者愈怪愈好,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⑹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
⑺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⑻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⑼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
⑽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⑾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都不能回避这个声音。
第⑶节中的“聪明”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作者认为在“城改”中被拆掉或被开发成的风情商业街糟蹋了文化的哪些要素?3分
“糟蹋自己文化”这种潮流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它又带来怎样的危害?
请根据第三节或第五节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日常见闻和积累,为本文写一个规范、典型的事实论据。

现代文阅读。
(一)梦幻同里
张抗抗
  ①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江南小镇。它位于太湖东岸,京杭大运河畔,距苏州只十几公里。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②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又被人誉为东方威尼斯。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世德堂、陈去病故居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一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③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④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⑤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方才能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这样一座显赫气派的私家宅园。取名“退思园”,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罢了。
  ⑥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舸”,夏有“菰雨生凉”的情趣;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二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⑦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因此,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嘉宾。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⑧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迩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
⑨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它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中“它”指代
文章第八段说“质朴而秀美的同里”,根据第二段说说“同里”的“质朴而秀美”表现在哪些地方?
从建筑上看,退思园的“退思”体现在哪些地方?
选文标题是“梦幻同里”,为什么重点却写“退思园”?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选文,回答小题
小事偶然,而爱却从不偶然,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温暖的动力。
  童年时我住在乡下姥姥家,每天的“任务”,就是率领表哥与一群孩子,在村子里疯玩儿。姥姥说,你哪有个女孩的样子哟!直到上小学,我才被母亲接回城里。
  那是一段烦恼的日子。我不习惯规规矩矩坐在教室,更不喜欢按部就班吃饭睡觉,每天最快乐的时刻,就是老师说“放学”的时候。我拎起书包,兔子一样冲出教室,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早就抛到了脑后。
  没有做作业的后果是罚站。我晕晕乎乎站半天,什么课也听不进去,到了晚上,作业依然不做。老师把母亲叫来,母亲气得直掉眼泪,回家训我,你哪有个女孩的样子哟!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我都在母亲的监督下做作业,那感觉像是上刑。
  可我常常忘了作业是什么了。在母亲严厉的目光下,我将书包里的东西一骨脑倒出,翻着书本装模做样作痛苦思考状:作业是什么呢?终于想不出来,母亲叹口气,转身出去,她帮我问作业去了。我在床上翻跟头,等她回来。
  这样的故事,一周都要重复几回。
  一天晚上,似乎是个奇迹,我竟然记住了作业。王小莉的妈妈偶然来我们家,和妈妈在门口说着什么。我在屋里听得很清楚,王小莉忘了作业内容,她妈妈来问我。居然有人来问我作业,我的心情爽极了,忍不住仰起脖子大笑三声。妈妈进屋来,轻轻捅捅我,趴在我耳边说,先叫阿姨。我大大方方走到门口,先问一声阿姨好,再告诉她作业是什么。王小莉的妈妈亲切地摸摸我的头,说,记得这么清楚啊!谢谢你,王小莉向你学习!
  王小莉的妈妈走了。我回味着她的话,那么温柔,那么慈爱,她居然说,王小莉向我学习。要知道,王小莉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老师最喜欢她,总是叫她领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那天晚上,我的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妈妈表扬了我,说,以后每天都要好好听讲,记住作业,说不准,哪天又有同学来问你作业……妈妈还为我准备了一个记作业的小本子。 也许就是从那天起,我再没有忘记过作业,把该做的事,都记在小本子上,包括让妈妈给我买一个石榴吃这样的琐事。渐渐地,我从一个顽皮的孩子,懂得了认真与上进。
  许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习惯把要做的事,一条条记在本子上,然后,一条条完成。不仅如此,做事有条理成了我的特点,在策划公司10周年的庆典时,我把各种事项考虑得全面而周到。庆典结束受到老总表扬的时候,我一下想起了许多年前那个偶然的晚上。 我不禁感慨,人生由无数小事组成,有些小事,看似偶然,也似乎无足轻重,却能促成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进而造就一个人的品质。
  把感慨说给王小莉听。如今的王小莉,在一家外企做金领,我们一直是要好的朋友。没想到王小莉哈哈大笑,她说,哪里是我忘了作业?那一次,是你妈请我妈上演的双簧…… 我一愣,继而,感动溢满我的心。是的,小事偶然,而爱却从不偶然,它是一个人成长与成熟过程中最温暖的动力。
文中姥姥和妈妈都说我“哪有个女孩的样子哟”,她们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从“那一次,是你妈请我妈上演的双簧……”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妈妈是怎样的人?
“每天晚上,我都在母亲的监督下做作业,那感觉像是上刑”,为什么我的感觉是“上刑”?
母亲叹口气,转身出去,她帮我问作业去了“表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居然有人来问我作业,我的心情爽极了,忍不住仰起脖子大笑三声。”请你揣摩一下“我”的心理。

阅读选文,回答小题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2)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选文从哪些方面描摹了春天的景象?
选文中“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仿照例句,说说下面加点词好在哪里?
示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抚摸”一词,从触觉角度描写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富有感情。)
(1)……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的“杨柳风”指什么?体现了“风”的什么特点?
选文(2)段细致的描写了春雨的特征,回忆你学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快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本诗选自诗集,该诗集受印度诗人的影响而写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