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历史演进的过程曲折而复杂,国内学术界涌现出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 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 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 A.社会变迁的角度 | B.社会群体的角度 | C.社会思潮的角度 | D.现代化的角度 |
罗荣渠在论述中国现代化进程时认为:“从表面上看,清室的退位似乎使以改革政治体制为主体的第三次现代化努力失败了,事实上民国初年的共和政治正是仿效西方方式以争取民主建制的斗争的继续。”材料中“三次现代化努力”指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辛亥革命 |
| B.洋务运动一戊戌变法一清末新政 |
| C.戊戌变法一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
| D.太平天国运动一义和团运动一辛亥革命 |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反映了孙中山
| A.承认地方享有高度自主权 |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
| C.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 D.对社会财富再分配思想 |
下表为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时间 |
议会通过的法案数 |
每次议会会议立法数 |
| 1660—1684年 |
533 |
|
| 1689—1702年 |
809 |
62 |
| 1760—1820年 |
254 |
①护国主政体结束后确立了议会主权
②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地位提高
③责任内阁制形成后议会立法数量大增
④议会改革提高了立法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臣交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下列各项,符合康有为本意的是
①认为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
②认为用革命暴力来改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
③认为法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
④认为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
|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②④ |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托马斯·杰斐逊指出:“世界上每一个政府中都有人类弱点的痕迹,都有腐败蜕化的苗子……一个政府如果仅仅是委托给人民的统治者,必然会蜕化变质。”他强调了
| A.腐败是政府的天性 | B.权力制衡的必要性 |
| C.政府主权归属人民 | D.实行代议制的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