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
| 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
|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 |
|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统时代风貌 |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这一举措( )
| 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 |
| 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 |
| 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 |
| 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 A.工业化的实现 | B.发展资本主义 | C.民族独立富强 | D.实现民主政治 |
“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维新变法运动 | D.辛亥革命 |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
|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到:“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新的社会现象是:
| 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 B.社会巨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
|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