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时,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连接完后,小明稍作思考之后,就将电路改进为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她这样改进有何好处?  ▲ ;(选填“A或B”)A.方便改变电阻,操作简便   B.保护电路
在实验过程中,他保持电源电压不变,通过调节电阻箱先后6次改变A、B间的电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次数
I/A
AB间电阻值R/Ω
1
0.80
5
2
0.60
10
3
0.48
15
4
0.40
20
5
0.34
25
6
0.30
30

 
(2)小明分析表1中数据发现总结不出电流跟电阻的定量关系,其原因是:  ▲ 
(3)小明认真思考后发现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并采取了正确的实验操作.你认为小明每次改变电阻后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 
(4)正确操作实验后,小明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2中,请分析表2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探究结论?  ▲ .      表2

电流I/A
1.20
0.60
0.40
0.30
0.24
0.20
电阻R/Ω
5
10
15
20
25
30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未知
知识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在实验室里测某金属块的密度, 甲小组选用天平、量筒、金属块、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金属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3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3乙所示,测出该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克;量筒量出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该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___厘米3。金属块的密度ρ=千克/米3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________状态;电流表必须_________连接在被测电路中,电流表的“+”接线柱必须连接在电路中靠近电源__________的一端。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分组实验中:
(1)请你根据图17(a)电路图,在未连好的图18实物图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电路。(待测电阻 R x 阻值约 10 Ω
(2)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填"左"或"右")端,使其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从而
(3)老师巡回指导时,发现某一小组的实验电路图如图17(b)所示,原来他们认为 R x 两端的电压可以等于电源(两节串联干电池)电压 3 V 减去电压表的示数。在老师指导下,他们闭合开关后实测了电源两端的电压,发现其值小于 3 V ,说明他们的方案是(填"可行"或"不可行")的。

如图,某实验小组要称量物体的质量,他们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标尺中线处,但发现游码停在 g 处。对这种情况,按照操作规范,称量前还应将游码放在称量标尺左端的处,并把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直至指针重新指在分度标尺中线处。若不重新调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直接称量物体质量,则被称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称量读数(填"加上"或"减去")原游码对应的示数。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
水中的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于是他们用若干体织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试验,并

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9)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0) 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
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和5和6的数据、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
      ( 11)            
④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得到的初步结论未必足以使人信服,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密度范围在 (12) 千克/米3内实心物块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为上述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