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写道: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公里的旅游,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瘫痪。但是,参议院就是不买账,1920年3月,最后表决时,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威尔逊及其“国联”方案的最终结局,反映了美国的政治特征是
①孤立主义势力的强大
②总统“统而不治”
③综合实力在一战后受到削弱
④政治体制中的“制约与平衡”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
显错误,它是
A.A—B段 |
B.B—C段 |
C.C—D段 |
D.D—E段 |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C.签署了“双十协定” |
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
B.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
C.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武装斗争的主体是工人阶级 |
D.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 |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下列代表英美观点的是
A.“这次事件与其说增强不如说削弱中国抗御外侮的力量。” |
B.“恐怕对于中国民众抗日激昂的感情有火上添油的危险。” |
C.“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的前提。” |
D.“名为抗敌,实则破坏抗战”、“ 西安事变对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