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6年,美国传教士约翰逊在福州台江吉祥山创办福音精舍,以学习《圣经》为主,兼修国文和自然科学(“格致”课)。这是福建省开办最早的新式普通中学教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推动了福建教育的近代化 |
B.我国的思想文化近代化历程萌发于福州 |
C.近代教育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产物 |
D.新式学校取代私塾教育已成为当时社会主流 |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李贽笔下的孔子 |
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D.存天理,灭人欲 |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 |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