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解释下面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  (3)窥谷忘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为之强 (2)喷以烟
(3)正浓(4)数十
、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在) B.蹲身(其中的)
C.丛草为林(把) D.驱别院(它,代虾蟆)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8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适巨绅家将嫁女适:_______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谕:_______
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
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
(1)盗贼:_______
(2)于成龙:_______

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19--23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阡陌:(2)
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

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2分)南5f{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10分)
韦云起直言不便事
兵部尚书柳述,庆之孙也,尚兰陵公主,怙宠使气,自杨素皆下之。帝向符玺直长万年韦云起:“外间有不便事,可言之。”述时侧,云起奏曰:“柳述骄豪,未尝经事,兵机要重,非其所堪,徒以主婿,遂居要职。臣恐物议以为陛下‘官不择贤,专私所爱’,斯亦不便之大者。”帝甚其言,顾谓述曰:“云起之言,汝药石也,可师友之。”秋,七月,丙戌,诏内外官各举所知。柳述举云起,除通事舍人
(选自《通鉴》第179卷)
【注释】①韦云起:隋文帝开皇中中举,授符玺直长。大业初任通事谒者,后擢为治书御史。②庆:柳庆。西魏时官至尚书左仆射,北周建国后封平齐县公。③尚:婚配。专指娶帝王之女。兰陵公主,隋文帝第五个女儿。④怙宠:恃宠。怙,依仗。⑤杨素:时为尚书械仆射。⑥符玺直长:掌管朝廷印玺、符节的官吏。万年:县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⑦兵机:用兵的机宜、谋略。⑧物议:众人谈论。物,众人。⑨药石:药物、砭石。古代用石块做成、用来治病的石针称砭石。⑩可师友之:可与韦云起为师为友。⑾除:授以官职。通事舍人:掌管传达诏命、呈递奏章的官职。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诏内外官各举所知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3分)
(1)属:() (2)侍:( ) (3)然:( )
.韦云起认为朝中最大的“不便事”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柳述行为前后有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遍。(10分)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宿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课程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节选自《新唐书·文艺下》)
【注释】①皇甫湜(shì):人名。唐代散文家,师从韩愈。②宿构:早已构思好。③自目曰“高轩过”:目。命名。高轩,华丽的车子,此处借指韩愈等人。④奚奴:童仆。⑤如他人牵合课程者:像他人一般牵强符合诗歌格式和规矩。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援笔辄就如宿构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3分)
(1)是:( ) (2)疾:( ) (3)旦:(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李贺是怎样勤奋搜集生活素材写作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
.你认为本文叙写了李贺哪些与常人不同之处?请简要谈谈。(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