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林馥 的小说《雨后的彩虹》,完成文后题目。《
风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浪潮拍打海岸,击起浪花。
方佩婷看着大海,心想,海可以制造生命,也可以毁灭生命。她看着海中的风帆,看它在大海中乘风破浪。二十年前的景象恍如昨日……
“他不应该去救他的!”
“但如果等救援队来到,那男童一定淹死了。”
“今天浪好大,实在不宜游泳!”
“戏山莫戏水!”
“他是个顽童,一向不爱听人劝告的!”
“真可惜,他为了救人却被大浪卷走!”
“他真愚蠢,泳术不够就不该去救人,自己枉送性命。”
“别这样说,他救活了那男童也没有枉死。”
在岸边的旁观者七嘴八舌地说。女童默默地站在人群中。
“男童叫什么名字?几岁?”救护员问男童的母亲。
“颜子俊!十五岁。”
“男童没事,但救他的男子仍未找到。”女童听到救援人员说。
“再找不到恐怕……”男子用怜悯的目光看了看她。
“爸爸 !平安回来!”女孩默默地站在海边祈祷。
二十年来方佩婷的祈祷始终未起作用,她爸爸始终没有回来。有人说他愚蠢,有人称赞他勇敢。她二十年来常反复思考,如果父亲聪明一点或懦弱一点就好了,或许她就不该央求爸爸带她去海滩的。这些问题二十年来揪住佩婷的心不放。
大海很美丽也很无情啊!它竟将一个勇敢而善良的生命吞噬。
方佩婷跑入医院,有人告诉她她儿子被车撞伤送进了医院。
“你放心,医生在抢救他!”护士安慰她。
佩婷默默地站在急诊室门外祈祷,忧虑咬噬着她的心。
“手术成功,他很快会康复的!”医生疲倦地从手术室走出来对佩婷说。
“我可以见他吗?”她问。“可以,但不能太久!”医生说。
“非常感谢你,医生!”佩婷进入病房时,转头对那个三十多岁、面容似曾相识的医生说。她的儿子是他救活的,她很感激他,这是不足以用言语可以表达的感谢。
“颜医生吗?他已经离开了。”女护土说。
“他去了哪里?”佩婷想找救她儿子的医生再说声多谢才离开。
“他出国了。他是个很好的医生,他离开我们也感到不舍。”
“为什么?” “颜医生说,这里已经有很多好的医生,他希望到一些缺乏医生的地方。”护士说。
“颜医生的全名是什么?”佩婷问她。既然颜医生已离开,她也希望将他的名字留在她的记忆中。
“颜子俊!”护士说。
“颜子俊!”佩婷喃喃地念出这个缠绕她内心多年的名字,但今天她念出这个名字,竟像魔咒般将她多年来的心结解开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19)颜子俊医生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请你从文中概括出与他相关的三件事。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颜子俊医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概括的三件事:
颜子俊医生是一位
。文章结尾写道:“今天她念出这个名字,竟像魔咒般将她多年来的心结解开了。”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她的心结是什么,如今“她多年来的心结解开了”又是什么意思。
认真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以“雨后的彩虹”为题有什么好处。
研读文中画线句子,当时有的人认为方佩婷的父亲那样做是“愚蠢”“枉送性命”,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1)踏进美国黄石公园,时光一下子倒流了。我仿佛回到了昨天的地球。
(2)入口处,亮着公园宗旨: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欣赏。算下来,这招牌挂到今天,已逾140年了。
(3)从迈开第一步,我就觉得,走向公园深处的,是我的形体;而我的魂魄,却在走向时间源头。
(4)在美国人眼中,公园就是城市的肺,像这样的肺,全美有384个,点缀在49个州。我所游过的,像华盛顿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亚利桑那大峡谷国家公园,加利福尼亚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圣路易斯森林公园,阿肯色温泉国家公园,芝加哥湖滨公园……尽管千差万别,但却有一个共同特征:毫不造作的自然景观,绝无雕琢的本来面目,不搞人工古董,不做仿制赝品,现代符号稀缺,建筑元素很少。无边无际的草原,土生土长的森林,重重叠叠的老树,狭狭长长的小河,清清悠悠的湖泊,跳跳蹦蹦的动物,原山原水原林原物,构成了公园主体。即使是山坡地,踏步和扶手栏杆也是原木修建,不油不漆,经过风雨洗礼,这些木材也就和周围林木浑然一体了。原生态,是我对美国公园的主题提炼。
(5)尽管我对美国的公园如此熟悉,但我还是被黄石公园震撼了!它怀抱中的峡谷、山峦、森林、瀑布、热潭、湖泊、动物……该如何形容?神奇?嶙峋?广袤?洁净?幽深?静谧?晶莹?所有的词句都是苍白的。因为,这个冰火磨砺的世界所裸露的,已经远远超乎人类艺术所达到的极致。而这一切,统统来自于它的古老,它的天然,它的原始,甚至,它的蛮荒。天地初开,混沌既破,尽管往事越千年,山还是最初那山,水还是最初那水。
(6)这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唯一的秘诀,就是它的99%未准许开发。99%——这是个何等苛刻而残酷的比例,然而,就保护地球环境而言,这里的苛刻和残酷,不妨读作明智和科学。1872年的国会法案规定国家公园“所有的树木、矿石的沉积物,自然奇观和风景,以及其他景物都保持现有的自然形态而免予破坏”。景区,成了禁区,他们对所有大型豪华的服务、游乐、休闲、度假设施亮了红灯;甭说景区内,即连外围,他们对采矿、探油、伐木、筑路、建房、钻水工程大喝一声:NO!甚至,若有天然火灾,让它自燃自灭,火灾现场不予清理,保持原状,任大自然自行处理,达到新的生态平衡;枯树倒在地上,让其自行霉烂;枯枝败叶落在河里也不打捞,维持水生物生态环境;洪水毁坏路房,也不拦阻,理由是自然生态循环的这根链条,不能随意割断。于是,“美国国家公园不救火不救洪”成了坊间名言。
(7)人类对上帝所赐予的一切,所能做的,只有敬畏,只有呵护,只有欣赏,让这个诞生于百万年前的火山爆发区,传递着远古的文明信息,烙印着史前的人类足迹。这个信息是真实的,这个足迹也是清晰的。相信,多少年前看到的黄石是啥样,今天看到的黄石还是啥样;而且,通过今人的坚守,若干年后看到的黄石还是啥样。
(8)我在莽林中迷失了,但内心却找回了平静;我的周围,没有沙尘,没有雾霾,没有喧嚣,我听到松针落地的天籁,那似乎是远古的召唤。我所感受的,是天然的整体,是自然的一切。我体验的,不是一个公园,一个景点,而是一个生态博物馆,一部人类启示录,一份归真反璞的纯粹。简述文章题目“昨天的地球”的好处。
第(4)段介绍了美国国家公园的什么共同特点?文章要写的是黄石公园,第(4)段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介绍美国其他的国家公园?
联系语境,品读第(6)段中的划线句。句中“苛刻和残酷”与“明智和科学”矛盾吗?为什么?
作者在第(8)段中说,黄石公园“不是一个公园”,而是“一部人类启示录”,联系我们身边某一个公园的特点,谈谈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
太阳风暴
⑴曾经热映的一部电影《2012》让2012年这个普通的年份充满了各种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而太阳风暴成为了“2012”末世预言猜想的灾难制造者之一。太阳风暴的到来到底是否如同传言那样是毁灭性的灾难呢?
⑵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太阳黑子数量有11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周期。剧烈的太阳活动是指太阳上的爆发现象,如太阳耀斑、日珥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等,被通俗地称为“太阳风暴”。
⑶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中,往往发生许多次大大小小的太阳风暴。太阳爆发中剧烈增长的电磁波辐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磁化等离子体,冲击地球的磁层、影响电离层和地球高层大气,会引起地球空间环境急剧变化,形成空间天气过程。空间灾害天气对航天、通讯和电力等高技术系统产生直接的干扰,引发高技术系统故障,甚至造成更大危害,例如造成卫星失控、卫星载荷受损、导航系统产生严重偏差、短波通讯中断,大范围供电系统故障等。任何一次对航天、信息和电力等高技术系统产生影响的太阳风暴所引起的后果都是严重的。历史上由太阳风暴造成的灾害事故不胜枚举。正如我们受到台风、水灾和地震的危害一样,人类社会也面临着太阳风暴的威胁。
⑷太阳风暴造成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达程度提高而增加。1859年发生了史称“卡林顿事件”的太阳风暴。该次太阳风暴就其规模而言,可以称之为“超级太阳风暴”或“超强太阳风暴”。在当时该太阳风暴对刚刚形成的电报网路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造成电报员触电、电报纸燃烧。这一事件的地磁效应,是近一百年来最强的1989年3月的太阳风暴三倍以上。后者曾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停电9个小时。假如“卡林顿事件”发生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造成的影响的确不可估量。在“超级太阳风暴”的冲击下,航天、信息系统可能被摧毁,电力系统可能遭到严重破坏。正因为如此,美国科学家提出警告,“超级太阳风暴”会让美国从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他们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
⑸但“超级太阳风暴”袭击的危害并不是无限的,它的到来并非意味着世界末日来临。当前社会上关于“超级太阳风暴”到来意味着世界末日来临的说法,主要源于对太阳活动的认识不清和相关灾难影片引发的臆想。国内外已有许多科学家对这种世界末日说法给予了批驳。
⑹太阳风虽然猛烈,一般却不会吹袭到地球上来。这是因为地球有着自己的保护伞——地球磁场。然而百密一疏,当遭遇“超级太阳风暴”时,仍然会有少数漏网分子闯进来,但它的影响不至于毁灭地球。人类通过监测太阳活动的形成和演变,可以看到诸多太阳风暴可能发生的先兆现象。如太阳表面出现异常的黑子群,日冕中出现异常的活动,大规模爆发前的太阳磁场结构异常等。虽然人类不能准确预报太阳风暴的发生时间和强度,虽然这些现象不一定意味着“超级太阳风暴”发生,但人类的检测足以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而且“超级太阳风暴”的形成过程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属于低概率事件。
⑺我国科学家在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计划期间,加强了自主研究的力度,实施了关于太阳风暴和空间灾害天气前沿领域的国家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项目)的系列研究课题,在基础研究和预报服务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太阳物理研究工作者在太阳活动形成机制、太阳爆发过程的能量积累和释放等重要的研究方向,都有获得国际同行认可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活动预报方法和模式,为我国多项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空间环境安全保障服务。同时,我国学者在多方面开展太阳活动研究国际合作。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我国太阳物理学者与印度科学家合作,由太阳发电机理论对第24太阳活动周期的峰值作出了有影响的预报。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太阳风暴进行了说明?
有人认为选文第⑴段十分多余,删去后文章更简洁明了。请你告诉他不能删去此段的理由。
第⑶段中两个划线词语的使用均十分准确,请分析其作用。
⑴甚至:
⑵任何一次:作者列举“卡林顿事件”和“魁北克停电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超级太阳风暴”曾经对地球造成过严重的影响。 |
B.如果太阳表面出现异常的黑子群,日冕中出现异常的活动,大规模爆发前的太阳磁场结构异常等,就意味着“超级太阳风暴”即将爆发。 |
C.到现在为止,人类都不能准确预报太阳风暴的发生时间和强度。 |
D.选文最后一段从“加强自主研究力度”和“开展国际合作”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为应对太阳风暴。 |
养一朵听话的云
朱成玉
⑴在我刚刚辞职回家,还没有找到新的工作的那些日子,天总是阴沉沉的。虽是春日,但似乎也无甚春光。正如我困顿时期的心情,疲惫,不知道人生是否像书上所写的一样——阳光后总会有彩虹。
⑵我总是躲进书房里,去那些平日里被我束之高阁的书籍里引经据典,试图为自己的心开启一扇窗口。女儿常常来敲门,学着小品演员的腔调喊我吃饭。
⑶妻子和女儿,是我那黯淡时光中的最后一缕阳光。想起女儿,我不禁又酸楚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给孩子礼物了,不仅因为囊中羞涩,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我的事业遭到灭顶之灾,我所有的篮子都已空空如也。
⑷周末的时候,全家人蜷缩在家里,一起等阳光的出现。我照例躲进书房里,用颓废的窗帘把自己囚禁起来。灰黑的厚重的窗帘似乎一下子遮住外面了所有的光线。我突然觉得生活有些让人绝望。
⑸因为又不能去公园玩了,女儿噘着小嘴,不停地埋怨着:“该死的云彩,把太阳都给遮住了,什么时候才能晴天啊?”妻子不想“火上浇油”,就耐心地劝着不开心的女儿:“这不是云彩的错,其实云彩很乖的,它能带来雨,有了雨庄稼才能生长,农民伯伯就有了好收成,我们才有粮食吃啊。”“是吗?云彩那么好啊!”小家伙有些疑惑地问道。“是啊,”妻子说:“它还能美化我们的世界,使空气更干净,你看它在天空上是不是像一块大手帕……”女儿果真趴到窗子上,认真“研究”起云彩来。
⑹妻子说:“云朵还会变呢!你想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
⑺女儿忽然间来了兴致,她风风火火地在书桌上摆满了画纸和画笔,妻子问她要做什么,她说:“我要画一朵云彩,把它养起来,像我养的那只猫一样听话,我让它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那样我想什么时候去公园就什么时候去,农民伯伯也会年年都有好收成啦。”
⑻养一朵云,多美好的想象啊!我在这个美好的想象里看到了女儿纯净的心灵,看到一颗善良的种子,在那里悄悄发芽。
⑼接着,我听到了她们让我感动的对话:
⑽“为什么要养一朵云?”
⑾“因为,它可以随时变成我想要的东西。”
⑿“那你现在想要什么呢?”
⒀“现在我要它把阳光变出来,我要带爸爸去公园玩,我还要它变成很多很多的礼物,我要送给爸爸,让爸爸开心。”
⒁一朵云,从怀念的心上,思念的眼底慢慢飘散,就这样一点一点在尘世积攒纯洁的诗篇,慢慢铺下一张幸福的白色床单。一朵云,带给我对人生的洗涤和过滤,让我在纯净中守住了自己的心灵。让我蓦然感到,我生命里的阳光并没有消失,只是在云彩里打着盹。
⒂我豁然开朗起来,是孩子为我指了路,为我开启了那扇窗子。窗外,
。
⒃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被云朵遮住阳光的时刻,关键是你要懂得如何驾驭这些遮住阳光的云朵,它们既是阻止你前行的障碍,也是人生路上难得的风景。我收拾好遍布阴霾的心灵,重新制作了我的简历,准备在明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去一家新的公司应聘。文中“我”所遇到的事情及看到的情景使“我”对生活的态度几次发生了变化。细读表格,用简洁的语言将表格补充完整。
事情或情景 |
生活态度 |
辞职回家,未找到工作 |
|
有些绝望 |
|
听见女儿说为了“我”开心要“养一朵云” |
文章题目为“养一朵听话的云”,请说说“云”在文中有什么象征义?
句子的赏析与理解。
(1)请谈谈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照例躲进书房里,用颓废的窗帘把自己囚禁起来。
(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中划线句的理解。景物描写往往是为文章增彩的部分,看似随意,其实用笔谨慎。它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等方面文学效果显著。请分析上下文的内容,为文章第⒂段添加一段景物描写。(60字以内)
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文中“女儿”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
神木巨型脚印化石探谜
①9月18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普查人员在陕西神木县栏杆堡乡邱井沟村一带发现巨型脚印化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前往实地调查,看见在东西长达8米,南北宽2~6米的砂岩石平台上,横竖交错,分布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100多个脚印遗迹化石,计有脚印化石40余个,其中可辨三趾动物脚印20余个、不明动物脚印13个,最奇特的是,还有10多个状如人类的脚印,但是远比人脚印巨大。这些脚印均保存在中生代浅黄色砂岩中,其形成年代至少在1.5亿年前。
②经过实地测量,发现每个脚印长约41厘米,最大宽24厘米,步长约58厘米,与现在成年男子一般在25厘米长的脚印相比,这个脚印化石显然要大得多。脚印遗迹化石有的呈鞋底状,有的则明显有三四个大脚趾。三趾状的脚印大小和人的手掌接近,也有的同脚掌接近。
③脚印既是生命活动的信息符号,也是生命曾经存在的历史遗迹,还是留给未来的“哥德巴赫猜想”之谜。
④这些巨大脚印化石,仿佛异常强烈的向今天的人们传递出神秘的生命信息,曾有原始生物在这一代顽强地生存过。那么1.5亿年前,是谁在神木县留下了大量的“脚印”?是远古人类,还是其他动物?
⑤当初,这些巨大脚印化石疑似为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所留下的。有的称其为大脚古人类遗迹者,以至联想到与陕西远古环境及人类起源研究有关。但考古专家经过研究后认为:是恐龙留下的!专家称:“可以肯定这批足迹是恐龙的脚印,而非古人或古猿人的足迹!”通过对足迹的初步的研究与分析,这些脚底状的脚印是食草性的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而三趾型足迹则是由食肉的兽脚类恐龙所留下的。从脚印的保存情况看,至少有两三种不同的恐龙,对比陕西境内其他地方曾经发现的恐龙足迹,新的足迹类型明显有所不同,相关的分类学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来完成。
⑥在全国发现的恐龙蛋、恐龙骨架比较多。2004年曾在重庆市江北大石坝嘉陵江边出土过的恐龙化石,体长18米,高3.5米,死于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它是一种大型蜥脚类恐龙,虽身形巨大,但生活在森林边缘、河湖岸边获沼泽附近,以树叶,嫩枝等为食,是马门溪龙科的成员之一。
⑦而发现恐龙脚印化石并不多。据报道,2009年6月,在四川省富顺县海拔约400米的罗贯山脉中,发现疑似“犀牛”的巨大脚印化石。当地还流传这一个与“犀牛脚印”有关的美丽民间神话:一条犀牛,为了救自己的主人,到处寻求千年灵芝,在罗贯山顶上看到了流光溢彩的千年灵芝。看守灵芝的白鹤使了千斤坠,想把犀牛压住,但是犀牛却顽强地爬了上去,采到了灵芝,于是犀牛便在石上踩出了一个个深深的牛脚印……
⑧当然,据专家们考察后认为,四川省富顺县发现的这18个“犀牛”足迹化石,应该是恐龙脚印。因为,罗贯山的地层时代比较早,属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或侏罗纪早期。那个时候,唯有恐龙才能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脚印,而犀牛是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才出现的一类动物,故该足迹化石不可能是犀牛脚印化石。
⑨然而,在陕西神木县发现的恐龙脚印分布密度之大、种类之多、保守之完整程度却十分罕见。这些脚印为进一步研究陕北地区古地层、古环境和恐龙的演化、迁徙,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资料。
⑩脚印为啥能保留下来呢?专家们认为,这需要合适的砂岩,这种岩石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只有如此才能保存恐龙的脚印遗迹化石。如何保护好““脚印”呢?目前已联系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对这些脚印进行进一步研究,岩石周围可能还会存在“脚印”,将申请在发现“脚印”的地方建地质公园或遗址博物馆,对其进行保护。结合全文看,在陕西神木县发现的巨型脚印化石是谁留下的?有哪些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加点字的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具体理由。
(1)当初,这些巨大脚印化石疑似为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所留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脚印的保存情况看,至少有两三种不同的恐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说说第③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第⑥⑦⑧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它对说明“陕西神木巨型脚印化石”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还是梦吗?
徐 迅
①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如果真有沈括那样的一条“梦溪”在心灵流淌,那该能编织出多少神奇美丽的故事?那样的梦,肯定就会有庄周梦蝶版的浪漫,有《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那样爱情的绮丽。即便是淳于芬在古槐之下的“南柯一梦”,也会赋予人生以更多的意义——认识到这些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其实,作家的梦很少开始就会肩负着这种“意义”的。比如我,那时做的仅仅就是一个想当作家的梦,尽管简单、幼稚,显得虚无缥缈,却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美好。
②我生于六十年代。那时候社会上除了“八个样板戏”和《(金光大道》《艳阳天》《虹南作战史》等几本小说之外。我最早接触的文学名著就是当作批判教材的《水浒传》了。有一年,村里来了几位“知青”,在他们那里我倒是读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这些书他们回城时嫌重,就一股脑儿丢给了我。记得我读小学时酷爱小人书,也喜欢“打仗”,碰到一位收藏了很多小人书的同学喜爱枪,两者取其重,我咬咬牙就用我的那把“驳壳枪”换来了他的四十本小人书。从此,我就成天陶醉在那小人书里。看了不算,还喜欢写写画画的。有次看电影《渡江侦察记》,我就嫌看了不过瘾,自己动手编起故事来,这就需要自己想象的介入。所幸的是当时我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将这件事做完。
③老师在班上很少讲到文学一一讲的都是课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辞、语法……然而就在我们小学毕业那年。班主任老师不知怎么心血来潮,找到了一本名为《追穷寇》的书,每天放学后在课堂上念上一段。那是一个剿匪的故事,老师的行径类似于一个“说书人”,抑扬顿挫的,念到紧要处就戛然而止,卖个关子,说:“且听下回分解”。这样就把我的胃口吊得高高的,脑海里充满了许多神奇的联想,似乎踏进了一个崭新的境地。到了初中,语文老师似乎也感觉到课文的枯燥无味。上课上得高兴时,就丢开课文,摇头晃脑地教我们一些唐诗宋词,很快,我就被吸入到一个非常美丽的语言世界,被那些陌生而神奇的东西迷住了。于是,我每天跑到老师那里抄上几首,这样积累下来,我就有了自己的《唐诗宋词选》。我煞有介事地装成个线装本,在书的前面画了李白、杜甫、屈原的像作为插图……这本书至今还在,我每每看到它,心里还会产生亲切感。
④接着,就到了一个文学创作热情异常高涨的年代。一本书可以成名,一首小诗能成为格言,一篇小说可以引起轰动,社会上、校园里,各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油印的文学报刊如雪片般漫天飞舞……我订阅了《人民文学》《十月》《青春》《青年作家》等杂志,又弄到了一本《世界文学名著目录》,按图索骥,节衣缩食地去买那些名著,然后又废寝忘食地认真读着……就这样,不停地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我犹如一只被“缪斯”之箭射中的小鹿,懵懵懂懂,不顾一切地跑上了文学这条充满艰辛和痛苦的崎岖小路一一再后来,随着作品不断地在报刊上发表和介绍,当自己又成了一名文学刊物编辑时,我才真切地意识到,我曾经做的竟是一个绵长、幼稚而又艰辛的“作家梦”。
⑤时代真的是变了。不要说文学早已经被边缘化,单说现在的纸质媒体、网络写作业已铺天盖地,写作出版成了一个简单而轻而易举的事。这时,我就想问“作家还是梦吗?”——一般说来,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就是一个浪漫而多梦的年华。我不知道现在的少年会不会有一个想当作家的梦,但我分明是有过的,如果说,我那时做的就是这样一个轻狂的文学梦的话,那么现在我也没有感到懊悔。相反,我庆幸自己赶上了那个幸运而真诚的文学年代,使我萌生的所谓“作家梦”不至于在半途中破碎。就是今天,每当我在语言的阅读和表达之中穿行,一种接近和正在接近体验生命的幸福感,还总是那么轻盈地充溢在我的周围,使我备加珍惜和依恋。我知道,这是我的一种真实的人生与艺术的梦在延续一一是梦在呼吸、梦在飞扬。
(作者:徐迅选自《散文》2010.11《作家还是梦吗?》有删改)阅读全文,归纳“我”的作家梦得以实现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我犹如一只被“缪斯”之箭射中的小鹿,懵懵懂懂,不顾一切地跑上了文学这条充满艰辛和痛苦的崎岖小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要说文学早已经被边缘化,单说现在的纸质媒体、网络写作业已铺天盖地,写作出版成了一个简单而轻而易举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我咬咬牙就用我的那把“驳壳枪”换来了他的四十本小人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文中画线句子“每当我在语言的阅读和表达之中穿行,一种接近和正在接近体验生命的幸福感,还总是那么轻盈地充溢在我的周围,使我备加珍惜和依恋”的深刻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作家还是梦吗?”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