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它是氧化钙、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除了能吸收水蒸气外,碱石灰还能吸收常见的气体是 (9) (选填编号,只有一个答案,多选不得分)。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氢气
②实验室中利用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受热分解得到一定量的CO,反应的方程式为:FeC2O4·2H2O→ 铁的氧化物+CO+CO2+2H2O该反应属于 (10) (填写基本反应类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产物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11)。③加热草酸亚铁可选用下列“A、B、C”三套装置中的(12) (选填编号“A、B、C”)。
写出下列仪器“a”的名称是 (13)。
④草酸亚铁晶体的摩尔质量是(14)(写全单位),若有1.8g草酸亚铁晶体充分反应可得到CO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15)
⑤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得到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用来与氧化铜反应,并检验反应得到的气体产物。整套装置如下图:
写出“乙”处反应的现象是 (16)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18) 。甲、丙两处所盛放的试液分别是 (19) 、(20) ,其中“甲”处所盛放该试液的作用是 (21) 。
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进行探究。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有:①
;②(写化学方程式)。
Ⅰ.固体A成分的探究及测定
[猜想]
①固体A中只有
;
②固体A中含有
和
;含有
的理由是。
[实验]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出现,猜想②成立。
[组成测定]
取8.7g固体A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至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纯净
2.2g,则固体A中
和
的质量比为。
Ⅱ.溶液B的成分探究
[猜想]
①溶液B中的溶质是
;
②溶液B中的溶质是
和
;
③溶液B中的溶质是
和
。
根据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猜想③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③正确。
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
)和稀盐酸制
,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1)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
(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性;
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
【实验思考Ⅰ】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Ⅰ】(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
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
(2)乙同学将
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
(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
【实验思考Ⅱ】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
?
【实验探究Ⅱ】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
【拓展延伸】(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2)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
质量(选填">"、"<"、"=")8.8g。
过氧化钠(
)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实验室有一瓶放置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样品,某研究小组对其成分和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
.
【提出问题]1.过氧化钠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
假设1:过氧化钠未变质;
假设2:过氧化钠部分变质;
假设3:过氧化钠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取部分固体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的水,在试管口播人带火星的木条; |
固体完全溶解,木条复然 |
假设不成立 |
取少量①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振荡. |
有气泡生成 |
假设2成立 |
【提出新问题】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少量①中溶液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 清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定性分析】
(1)由实验③可以确定①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小明认为,由上述实验无法确定原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定量研究】称取6.04
的过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共收集到气体0.64
,再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沉淀、过滤、干燥等,得到固体2.00
。
写出加入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方程式6.04
上述样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
【反思与提高】过氧化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填化学式)
小李同学和王老师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相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小李同学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口处移开玻璃片,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王老师将塑料袋内的空气排尽,然后向袋内吹气,收集一定体积的 呼出的气体,利用仪器侧定气体成分(见表1).
表1: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吸方式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体积分数)比较
成分 |
室内空气 |
正常呼出的气体 |
变化值 |
氧气 |
20.77% |
17.17% |
3.60% |
二氧化碳 |
0.056% |
3.67% |
3.6l% |
水蒸气 |
1.98% |
2.50% |
0.52% |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
(2)小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偏小,原因是
(3)小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人盛有人呼出气休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写一点即可)
(4)①由表1可知,室内气体与正常呼出的气体相比较,(填化学式)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量基本相等。
②人体内的氧气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写出有机物
)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征得老师同意,爱动脑筋的小亮在实验室对放置已久的NaSO3的样品成分开展了探究:
【查阅资料】
【提出问题】钙亚硫酸钠是否变质了呢?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猜想1:样品未变质(即:样品中含有
)
猜想2:样品全部变质(即:样品中只含 )。
猜想3 :样品部分变质(即样品含中
和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用少量粉末装入试管,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盐酸,并不断震荡 |
现象A |
猜想2不成立 |
②取步骤①中少量的液体于试管中然后,操作Ⅱ |
有白色沉淀 |
猜想1不成立 |
回答下列问题:
(1)猜想2中:样品中只含(填化学式)
(2)现象A为。
(3)操作Ⅱ。
(4)写出操作Ⅱ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根据以上探究:实验室里亚硫酸钠必须密封保存。为了防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很多,试举一例:(填药品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