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0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
(2)亭亭净植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B.菊之爱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C.中通外直初极狭,才通人 |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那两句名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3分)
好戴高帽
喜人面谀①俗称“好戴高帽”。有京官将赴任之巴陵者,往辞其师。师诫之曰:“地方官为之不易也,慎之。” 其人曰:“学生已备高帽一百,诣尊长,遇同仁辄遍送之,不吝也。当不使有所龃龉②。”师怒曰:“吾辈素以正直立身,岂可谀人如此!”其人曰:“天下恶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耶?”师颔③其首曰:“诚哉,斯言!”其人还,自语曰:“吾备高帽一百,未赠已损一顶。”
【注释】①谀:奉承。②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③颔首:点头。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喜人面谀( )②素以正直立身( )
③诣尊长 ( )④师诫之曰 ()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有京官将赴任之巴陵者”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齐之习辞者也 | B.是吾剑之所从坠 | C.楚王闻之 | D.至之市 |
用“/”划分句子朗读停顿。(一处)(1分)
吾 辈 素 以 正 直 立 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天下恶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耶?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联系上下文,你认为京官说“未赠已损一顶”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披露了人性的什么弱点?(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益习其声()(2)驴不胜怒()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 B.驴不胜怒,蹄之 |
C.水陆草木之花 | D.跪而拾之以归 |
翻译下列句子。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成语:
启示: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 | 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 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或遇其叱咄( ) |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 D.若既不出户( )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
阅读文言文 (16分)
勾践宴群臣,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东海之神会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见夔出,鳖延颈而笑。夔②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⑤,而走范蠡⑥,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注】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②夔:kuí,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④跂:踮起脚尖。⑤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⑥范蠡:越国大夫,功臣,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解释下列词语。
则久已病矣() 薄暮冥冥() 介鳞之属() 而忧尔之踣()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好鸟相鸣,嘤嘤成韵。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
(3)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__说话要讲究语言技巧。文中大夫子余怎样运用语言使越王勾践默然的?
韩愈曾讽刺过假伯乐一类的人,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历史知识加以辩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短篇,完成后面的题。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请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反归取之 ____②以丛草为林____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若居眼鼻之下
A.至之市 | B.反归取之 |
C.是吾剑之所从坠 | D.故时有物外之趣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③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