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4分)
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年”两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C.“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此生”三句抒尽作者内心爱国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请阅读下面的三则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记讽齐王纳谏》

(丙)

景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  编订的史书《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之曰

B.时时而间进 立有间

C.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但爱鲈鱼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而自视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B.欲有求于我也 令所睹于涂者

C.上书谏寡人者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D.吾妻之美我者   婴闻古之贤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  。(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  

(6)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的上片采用   手法,突出了环境   的特点。

(2)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一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3)下面诗句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①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③玉堂:指翰林院。

(1)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  ”“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  ”是点睛之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

(2)请描述“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