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A市2011年 CPI同比上涨走势图
注: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同比上涨超过3%可认定为发生通货膨胀。
材料一:2011年7月开始A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第一,市政府发出《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采取积极发展生产、开放农副产品“绿色通道”、保障市场供应等多种手段,稳定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同时采用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等方式,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第二,对蔬菜、猪肉等农产品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第三,针对部分生活必需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状况,工商等部门经过缜密调查,依法查处了一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典型案件,维护了市场秩序。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图1反映的经济现象。
(2)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谈谈该市政府是如何稳定物价的?
电子商务方兴未艾、竞争日趋激烈,各家电商纷纷大打价格战。但有些价格战却是“光打雷不下雨”,忽悠消费者,商家并没有履行价格承诺,甚至虚构原价(促销价高于原价)欺诈消费者。
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局对三家著名商家发起的“价格战”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电商的促销宣传行为涉嫌虚构原价欺诈消费者。部分商家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国家发改委对商家作出处罚决定的经济学依据。
新形势下,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事业,致力于改善民生,努力让老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2012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增长情况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三农”及民生投入力度;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的位置,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逐步理顺和协调收入分配格局,积极推动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加。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如何让老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11分)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共产党应如何作为。(11分)
2012年8月下旬,南京市进行了民用天然气价格听证会。南京市物价局负责人指出,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借鉴外地城市的做法和经验,按照疏导上游天然气价格上调与南京市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矛盾,同时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经过价格成本监审及详细测算,提出了改革听证方案。
南京市民用天然气价格听证方案如下(有删减)
方案一 |
方案二 |
方案三 |
||||
每月每户(≤3人) |
价格(元/m3) |
每月每户(≤3人) |
价格(元/m3) |
每月每户(≤3人) |
价格(元/m3) |
|
第一阶梯 |
≤30 m3 |
2.35 |
≤50 m3 |
2.50 |
≤15 m3 |
2.20 |
第二阶梯 |
30 m3~50 m3 |
2.55 |
>50 m3 |
2.80 |
15 m3~50 m3 |
2.60 |
第三阶梯 |
>50 m3 |
2.75 |
>50 m3 |
3.00 |
注:据测算,除方案三第一阶梯家庭没有影响外,其他不同程度都会增加费用。
听证会上4人赞同方案一,5人赞同方案二,10人赞同方案三。单从结果来看,方案三“完胜”方案一和方案二。同时,在听证会上,部分代表提出了疑问,疑问一:听证会数据依据是否准确?疑问二:现有方案能否再进行适当调整?疑问三:阶梯气价是否能按年度累计计算?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视角分析南京市民用天然气价格的调整对居民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9分)
(2)针对代表的疑问,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南京市物价局还可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决策的学性。(9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0~2012中国与非洲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注:中国向非洲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口以能源和矿产品为主 。
材料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得到了不断巩固和发展。2013年3月,习近平对非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对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非携手前进、互利共赢,为世界繁荣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1)概括上图所反映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与非洲发展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政治学依据。(10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城镇化已经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对此,各界达成的共识是,城镇化需要大力推进,但其重点应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一:
图1 1979~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对比图
注: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数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目前我国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城镇化率均不到45%。世界上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多在70%以上。
图2 新型城镇化路线图
(1)图1(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图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的现实意义。(10分)
材料二:旧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大量人口涌入,堵车、城市污染、产业空虚等弊端随之而来。C市在城镇化建设中,依据本市山城可用土地相对较少的特点,抛弃“摊大饼”的发展思路,采用“核心城+卫星城”的组合发展模式,而卫星城在规划布局时,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走的是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在核心城与卫星城之间,是自然的天然氧吧,城市环境优美;为防治交通拥堵,城市管理者减少简单机械的行政干预,更多地通过健全法制政策来规范城市管理,注重运用经济手段等市场机制引导老百性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2)在城镇化建设中C市是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