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                )
(2)撒盐空中差可(             )
(3)相而去(             )   
(4)下车之(               )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尊君”和“家君”都是敬辞,前者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B.“元方入门不顾”的“顾”与成语“左顾右盼”中的“顾”意思不相同,前者是“回头看”,后者是“看”的意思。
C.“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D.“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甲文用“撤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写出一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你愿意和元方交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戴胄犯颜执法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中的节奏停顿。
卿 欲 守 法 而 使 朕 失 信 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上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②陛下忿选人之多
断之以法
④天下无冤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②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从选文看,戴胄与唐太宗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中的文字,完成1—4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①秦王不②俟其欣,则又请焉
C.①安陵君其寡人②潭中鱼可百
D.①愿终守②愿借子杀

下面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译文:我想以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
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可安陵君却轻视我,这难道不是违抗我吗?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
D.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二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下面对文章写作方面的分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安排了安陵君和唐雎之间的衬托,前者衬托后者。
B.把唐雎和秦王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C.人物对话极富外交色彩,人物说话语气突出,神态描绘形象逼真。
D.选文通过衬托和对比刻画人物形象,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表现了秦王的胆小怕死;写唐雎的“挺剑而起”,表明了唐雎不怕牺牲的精神。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 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②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终业:完成学业。④譬:好像,犹如。⑤奚:怎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孔子为人何如()⑵简子不() ⑶终业而之()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
翻译句子。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又何焉()⑵小惠未()
下列选项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入见。入据陈 B.再而衰,而竭人行,必有我师焉
C.肉食者之为人而不忠乎 D.何君为长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本文中曹刿这个人物形象血肉饱满,奕奕动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从曹刿身上汲取些什么?

阅读下文
吴起之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疽①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①疽(jū) 一种毒疮。②踵(zhǒng):脚后跟。
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吴起之将( ) (2)卒有疽者( )
“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卒之母认为原因(用原文句子回答)。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终于母亲听到这件事哭起来。 B.士兵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哭起来。
C.终于母亲知道这件事哭起来。 D.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哭起来。

从上文中可看出吴起与士卒相互间的关系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