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妄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丧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
C.时时而间进间:按时间 |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莫:没有,没有人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B.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D.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谤讥于市朝”中的“谤讥”在此有贬意,是“讥讽”的意思。 |
B.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不同,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
C.邹忌的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 |
D.学了这一课以后,让我们感到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
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阅读文言文《短文两篇》,完成小题。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夸父与日逐走() (2)饮于河、渭 ()
(3)怒而触不周之山() (4)地维绝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弃其杖,化为邓林。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从这两篇短文可看出夸父和共工性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②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③欺。”间④问群臣臧否⑤,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释]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馔(zhuàn):饭食。 ③朕(zhèn):皇帝自称。④间(jiàn):秘密,暗中。 ⑤臧(zāng)否(pǐ):褒贬,即好坏。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色愈恭,礼愈至 ( )
(3)濂具以实对 ( ) (4)善者与臣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笑曰:“诚然,卿不朕欺。”说说你读了[乙]文后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秦王怫然怒()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③长跪而谢之曰()④寡人谕矣()下列各句与“此庸夫之怒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
C.休祲降于天 | D.伏尸百万 |
翻译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经县治
白浮游①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②,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③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④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⑤。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注释】①浮游:去游,游历。②:县治:县衙。③翰林:指李白。李白入朝后曾担任翰林学士。④傍:通“旁”。⑤僚佐:军中幕僚。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初 白 游 并 州 见 郭 子 仪 奇 之 曾 救 其 死 罪。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1)辟()(2)累()翻译下面的句子。
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才子李白,一生几起几落,历尽坎坷。请仔细阅读短文,说说李白一生受到过哪些最高礼遇?
读此文后你觉得李白和郭子仪各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牛孳产至十余头孳:
(2)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左右:
(3)将之诣妻家村中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B.以衫蒙其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C.老母如其言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