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
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牛产至十余头            孳:            
(2)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      左右:            
(3)将之妻家村中            诣: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诣武阳质允济公与之乘,战长勺
B.衫蒙其头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老母如言忌不自信,而复问妾曰
D.悉召葱地十里男女毕集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
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        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届黑龙江牡丹江中考)阅读《范式守信》,回答问题。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 ,与汝南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元伯曰: 其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届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 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父大怒逐②属予作文以记(《岳阳楼记》)
B.①母其子居②似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宗亲邻里知之②必先苦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其行卓 ②出淤泥不染(《爱莲说》)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由是:
(2)鉞贩盐中市:
(3)而己有饥 色: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
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届海南中考)阅读《晏子使楚》,完成问题。
1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2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苏教版教材)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缚一人(yì)王 B.生于淮北则为(zhǐ)
C.缚者(jiē)为者也 D.(guǎ)人反取病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晏子将使楚(2)齐之习者也
(3)晏子席,对曰(4)入楚则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辱之,何以也?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A文段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酆、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B文段
道光二十一年,英人将扰佛山镇,取道泥城,经萧岗三元里。里民愤起,号召各乡义勇,枪械云集,四面邀截。英兵窘迫不能出,死者二百余人,毙其梁帅伯麦。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重围。时,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人数万人。是役也,英人为之丧胆。
初九、初十日,逆夷往三元里及萧岗各乡,复行扰害,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毙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数千人与夷决战,未刻迅雷甚雨,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内有一人乃西洋兵头,全身盔甲,刀砍不入,手持宝刀,装嵌宝石,映日不可逼视,亦被杀死。余夷脱逃者,或被坑水冲淹,或为失路饥毙,无一漏网,各处乡民来攻逆夷者尚源源不绝,而英夷亦从此胆寒潜踪矣。
(选编自《广东军务记》)
【注释】 ①梁帅:大头子,带兵的高级军官。② 逆夷:指英国侵略军。 ③未刻:下午一时到三时

1.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 杀两尉( 并且 ) B. 至陈( 比较 )
C. 枪械 集 ( 聚拢 ) D. 役也( 这 )
2.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陈胜佐 ( 代词,代押送的军官 ) B. 尉首( 介词,用 )
C. 杀尉( 表顺接 ) D. 梁帅伯麦( 代词,清军 )
3.

选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 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宁愿是天生的贵种吧)
C.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 为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
4.

写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围困(英国头领义律赶紧逃跑,又被当地人层层围起来)
B. 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当时互相呼应参加战斗的有三个乡共一百人)
C. 或为坑水冲淹,或因失路饥毙(有的被坑水冲走淹死,有的因迷路而饿死)
D. 柄镶宝石,映日不可逼视(刀柄上镶有宝石,对着太阳不能逼真地看)
5.

选出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是利用老百姓都拥护扶苏、项燕,于是就联合扶苏,项燕一并起义,依从老百姓的愿望。
B. A文段叙述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三个步骤: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C. "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至数万人。"描写了佛山人民团结一致共抗外敌的场景。
D. "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说明了三元里人民有勇有谋。

(届重庆中考B卷)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文后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邹忌八尺有余()
(2)朝衣冠()
(3)我也()
(4)王之甚矣()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听了邹忌的谏言,齐威王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客是畏怯的。
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