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联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若主纳忠谏  

②寻亦诛死  

③无为后所嗤  

④以匹夫比之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②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共11分)
(一)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老子》)
①使:即使。②什伯之器: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③重死:以死为重,即爱惜生命。④结绳: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绳子记事。⑤甘:用如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甘。美、安、乐的用法同此。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余人各复至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词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文段(一)从哪四个方面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
文段(一)(二)中都写到了“鸡犬之声”,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老子的“小国寡民”都是作者想象中的世界,他们描绘这样的社会有什么用意?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题目。(共l1分)
(一)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出师表>
(二)魏公叔痤(cuò)病,惠王往问之。曰 : “共叔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 : “痤有御庶子公孙鞅,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竟。 ”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 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乎! ”
  公孙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
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注释:①即不可讳:万一发生什么不幸。②御庶子公孙鞅:御庶子,官职;公孙鞅:即鞅变法的商鞅。③竞:通“境”,边境。④悖:荒谬,糊涂。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遗:____
(2)采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恨
翻译下面的句子。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文段(一)中诸葛亮分别推荐了文臣和武将,从文段看,他推荐文臣的标准偏向于“德”能表明这一点的词句是“____’;推荐武将则是____,能表明这个标准的语句是“__________”。
结合文段(一)和文段(二),简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贤臣”在国家治理上的作用。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造饮尽饮少
B.便欣忘食望之蔚而深秀者
C.既醉退得之心寓之酒也
D.衔觞赋诗,以其志山水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他们的用意是一样的,都是通过隐居喝酒,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B.甲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乙文的醉翁就是作者滁州太守欧阳修本人。
C.甲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乙文表现作者不是醉于酒,而是醉于优美的景色中。
D.甲文多次使用带“不”的句式,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及其高洁志趣。乙文由远到近,写出醉翁亭四周的环境及亭名的由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二。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下列句中 “之”与“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中 “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辍耕垄上 B.鸣而不能通其意
C.无案牍劳形 D.益慕圣贤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俭薄所以居患难也②其后修夷陵
③修得禄而养④享年七十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2分)
译:
(2)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2分)
译:
选文中的太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古诗文阅读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者,问去所失,悉推豕偿之。主人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偿之方去。
【注释】①梁鸿:东汉人。②豕:猪③执勤:执手做工。④耆老:老人。耆,老。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及他舍(延长) B.梁鸿家贫而节(尊崇)
C人之(同意) D. 邻家耆老见鸿非人(平常)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寻访烧者蒙始就学 B.梁鸿家贫尚节后狼止前狼又至
C.悉还豕稍稍宾客 D.悉推豕偿忽啼求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②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
梁鸿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梁鸿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