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于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之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故:所以
B.之富家者之父祖犹:正如
C.吾产业库藏之积也斯:这
D.是侮经谓:告诉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
(2)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
作者对如何看待经典典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是什么?请结合你的理解谈谈如何继承经典典籍。(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文阅读】
王文正①太尉局量②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⑤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诉于公曰:“庖肉为饔人④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肉⑤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⑥。”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门坏,主者彻⑦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王文正:王旦。宋真宗时,曾任宰相。②局量:器量、度量。③啖:吃。④饔(yōnɡ)人:厨人。⑤料肉:定量供应的肉料。⑥廋(sōu):隐藏。⑦彻:通“撤”。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
(1)但不而已() (2)一日又其饭() (3)岁满公()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门 毕 复 行 正 门 亦 不 问
下列语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少埃墨投羹中——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其子弟诉公曰——臣之客欲有求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C.半为饔人所廋——不能指一端(《口技》)
D.主者彻屋新——怅恨久(《陈涉世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2)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文中的王太尉具有的品性。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节选自《拾遗记·后汉》)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⑤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⑥悦:敬佩。
解释下列加线字的意思。
①当余之师()③逆旅()
依林木之下()④常以净衣之()
下列选项中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中有足乐者净衣易之 B.一时尽粟一石依林木之下
C.映星月伯乐不常有 D.当余从师腰白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的宋濂与【乙】文中的任末都是历史上有所成就的人物,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认为他们的奋斗过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1
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2分
上蔽()窥谷忘()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写出从视觉或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一组。2分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本文介绍的山水特点,你将如何开发这地方?简要回答。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②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④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太祖时宰相。②阖:关上。③薨:去世④龌龊循默:对人嫉妒刻薄。
给乙段文字划线部分加上三处标点。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浊浪空:春景明:
为相:奏荐某人为某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阅读甲乙两文,范仲淹和赵普两人的形象特征有很多相同之处,请概括其中的两点。
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请结合乙文内容谈谈读《论语》使赵普获得了哪些益处?

阅读下面文言文。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樵薪:砍柴。执苦:干苦活。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A.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B.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C.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D.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
孤()笞()
翻译句子。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译:
学舍里的学生为什么要制止猪的主人鞭打承宫?
从承宫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有益的东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