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 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 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司马光《孙权劝学》)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tū)

B.

裨补 漏(quē)

C.

为博士 (xié)

D.

拜蒙母(zhú)

(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阵和睦   

②性 淑均   

行:

A.

行走

B.

品行

C.

路程

D.

行列

涂掌事   

②但 涉猎   

当:

A.

B.

承受

C.

掌管

D.

相称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读史可以明智",请从两篇选文中分别找出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③遂反溯流逆上矣()
④沿河求之,不亦 乎?()
下面句中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求二石兽于/水中 B.还来就/菊花
C.士不可以不/弘毅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讲学家判断石兽所在的理由是什么?老河兵判断石兽所在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段落,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加点的字词。
(1)略无处______(2)王命急宣 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峡“山”的特点 。
如果你去游览三峡,你会选择什么季节前往?简要说明理由。

文言文阅读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后面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尊君在过中
B.则无信非木柿
C.下车之丁壮者弦而战
D.去转转不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行期: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而去委: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阅读文章,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友人发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知错后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三则《论语》,回答问题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给文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知之者不如.之者( ) 不逾.( )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
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去后乃至 乃:_________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______
③故来奉迎 故:_________________
④先期一日 期: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理解。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
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那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