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9分,每小题3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处所 |
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爱好 |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期:约定 |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辈、同类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或置酒而招之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
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不知马也 |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吴广以为然 |
D.既醉而退溪深而鱼肥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柳先生“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
B.“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性嗜酒”,是他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 体现了他的率真放达。 |
C.“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
D.“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是赞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趟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遢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荻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齐有田鹏鸾,本蛮人也。年十四五,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时伺间隙,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 ①,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沉吟久之。后被赏遇赐名敬宣位至侍中开府。后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周军所获。
问齐主何在,绐 ②云:"已去,计当出境。"疑其不信,欧③捶服之,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蛮夷童卯 ③,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文林馆:官署名,北齐置,掌著作及校理典籍,兼训生徒,置学士。②绐(dài):哄骗,欺骗。③欧:同"殴",击打。④童卯(guàn):儿童。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益慕圣贤 道 |
而不知太守 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
B.又 无硕师名人与游 |
故 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
C.犹 以学成忠 |
可 一战(《曹刿论战》) |
D.后主之 青州 |
乘 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后被赏遇赐名敬宣位至侍中开府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田鹏鸾在品质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亭记》)
【乙】余同年 ①友魏君用晦 ②为吴县 ③,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④.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⑤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君今去县巳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节选自归有光《吴山图记》,有删改)
【注】①同年: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同时被录取的人互称同年。②魏君用降:即魏用晦,人名。③为吴县:担任吴县县令。④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因为考核优异而被召入京中做给事中了。给事中,官职。⑤扳:通"攀",牵,引。⑥令县令。下文的"令"同此。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 者 |
(陈列,摆开) |
B.行者休于 |
(休息在树下) |
C.未 三年 |
(到) |
D.君今 县已三年矣 |
(离开)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3)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4)甲、乙两文分别写了欧阳修、魏用晦主政地方期间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甲文中体现主旨的句子是① ;乙文中体现为政者与百姓关系和谐融洽的句子是② 。(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吴起治西河①之外王错②谮③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④,止车而休,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之曰:“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雪⑤泣而应之曰:“子弗识⑥也。君诚知我,而使我毕⑦能,秦必可亡,而西河可以王⑧.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也不久矣,魏国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荆,而西河毕入秦。魏日以削,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以先见而泣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西河:魏郡名。②王错:人名。③谮(zen):诬陷。④岸门:地名。⑤雪:擦拭。⑥识:知。⑦毕:尽,用完。⑧西河可以王:指魏可以凭借西河成就王业。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此吴起之所以先见而泣也 |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吴起至于岸门 |
C.愿陛下亲之信之 |
今君听谗人之议 |
D.可计日而待也 |
魏日以削 |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
(4)甲文中先帝“叹息痛恨于桓、灵”,乙文中吴起“望西河,泣数行而下”,请分别说明其中的原因。
【甲】 。(用原文回答)
【乙】 。(请概括回答)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吕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①。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②恤③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闾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舟车不饰。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④,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⑤,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节选自《春秋左传》,原文有改动)
【注】①柏举:地名。②二三子:你们。③恤:忧虑。④旷:抛弃。⑤夫差;吴王阖闾的儿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行拂乱其所为 |
拂: |
|
②衡于虑 |
衡: |
|
③今闻其嗣又甚焉 |
嗣: |
|
④所以败我也 |
所以: |
|
(2)请将选文中面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B.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C.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D.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而导致国家衰亡的例子。
②乙文中夫差“自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昔者邹忌以鼓琴见齐宣王,威王善之。邹忌曰:“夫琴所以象政①也。”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邹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②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忌,以谓设以微辞③,邹忌不能及。乃相与俱往见邹忌。淳于髡之徒礼倨④,邹忌之礼卑。淳于髡等曰:“狐白之裘,补之以弊羊皮,何如?”邹忌曰:“请不敢杂贤以不肖。”淳于髡等曰:“方内而圆釭⑤,何如?”邹忌曰:“请谨门内,不敢留宾客。”淳于髡等曰:“三人共牧一羊,羊不得食,人亦不得息,何如?”邹忌曰:“减吏省员,使无扰民也。”淳于髡等三称,邹忌三知之,如应响。淳于髡等辞屈而去。邹忌之礼倨,淳于髡等之礼卑。
(节选自《新序》,有删改)
【注】①象政:象征政事。②稷下先生:稷下学官里的学者,淳于髡(kūn)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以辩才闻名。③微辞:委婉而隐含讽喻的言辞。④倨:傲慢。⑤方内而圆釭:方榫头插不进圆轴孔。内,通“枘(ruì)”,榫头。釭(gāng),车轴孔。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昔者邹忌以鼓琴见齐威王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
B.乃相与俱往见邹忌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
C.淳于髡之徒礼据 |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
D.淳于髡等辞屈而去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
B.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
C.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
D.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淳于髡等对邹忌前后态度的变化,从侧面突出了邹忌 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