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到20世纪,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涌现出风格各异的文学艺术流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文豪雨果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
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就能超越常人无法摆脱的痛苦。”
(1)材料一中的两位伟人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共同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2)印象派绘画、现代派绘画各自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并各举一个代表作品。
材料三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3)材料三的对白出自哪一部戏剧作品?作者是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现代主义美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中的话,即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观点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试从时代背景和客观作用两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

20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材料三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即世界力量的分配正在偏离美国的统治地位),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自古以来的政治发展史中,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这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因为愈是远离被统治者的政府愈有可能滥用职权,耍阴谋诡计,陷入腐化堕落的地步。——(美)詹姆斯·罗伯特
材料二:下面为唐朝政府与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二中的图2说明新生的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中国唐朝和美国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 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制定了一大批法律及与法律有关的规章。——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3)简要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政治和经济是构成人类社会的重要领域。古代社会,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长期领先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剑桥中国秦汉史》
(1)材料中所指秦朝创立的制度是什么制度?它是何时结束的?
(2)请以中央政府的机构设置为例,对材料中所说的“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做一简要阐述。
(3)材料称“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为什么?
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4)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材料三:“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杼轴、纂组都为纺织的意思)。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矣。”——《明神宗实录》
材料四: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清世宗(雍正)实录》
(5)材料三中体现的情况实质是什么?在这种背景下,你如何看待材料四中雍正帝的观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族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等同乎?不等同乎?辛亥之功,成乎?败乎?实半成半败也!”
——《申报》1912年9月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申报》对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中“毂我蒸民”本应为“毂我蒸国”,你认为其把“国”字改为“民”的用意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申报》的祝词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什么样时代追求?试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3)材料三所述是《申报》对辛亥革命较为客观的反思。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反思的依据。
(4)为完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事业,先进的中国人在20世纪20年代又进行了那些努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