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甲: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②盍(h):何不。③踯躅(zhzh):徘徊,一个人在某一地方来回走。④作俑: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
用“/”给下列句子表明朗读停顿(每句一处)。
(1)余 /常 于 土 墙 凹 凸 处         
(2)子 之插 花 /能 备 风 晴 雨露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余常土墙凹凸处(       )    (2)数十  (      )      
(3)案头瓶花不(         )      (4)觅螳螂蝉蝶之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2)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甲乙两段有人都用“闲情记趣”作为它们的标题,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中的“情趣”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是:                  。
不同之处,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绍兴①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②。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③,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书〈出师表〉后记》)
[注释]①绍兴:这里指宋高宗的年号。②武侯祠:祭祀诸葛亮的祠庙。
③二表:指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
下面各项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挥涕笔/录毕,送之 B.先帝不臣卑鄙/坐待旦
C.至于斟酌损/香远清,亭亭净植 D.不求闻达诸侯/遂宿祠内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
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回答:
诸葛亮出师的目的是“ ”(选用甲文中四个四字词语填空),岳飞书写《出师表》的目的是“
岳飞夜读《出师表》,“不觉泪下如雨”?请结合【甲】文诸葛亮的形象和你对岳飞的了解,分析岳飞“泪下如雨”的原因。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①作州之二年,构②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③记之。……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④,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⑤,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遭波及,被贬出京,至滁州当地方官。②构:建筑。③巩:指曾巩,北宋散文家,因有欧阳修的推荐,才使曾巩的才能得到彰显,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④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⑤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已而夕阳在山已而: 。 (2)树林阴翳: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两个语段中都写到欧阳修的“乐”,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语段(一)中写“太守之乐其乐”,太守“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语段(二)中写“公之作乐”,欧阳公真正的乐具体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游历山水之间,先后建“醉翁亭”、“丰乐亭”、“醒心亭”。正如欧阳修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请结合两个文段的内容,概括欧阳修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题。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③脔(luán):切成块的肉。
下列句子与“公取自食之”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 B.故时有物外
C.是吾剑所从坠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加点字解释。
①公约之 ②觉饥甚而不敢
③旁菜羹而已 ④惟胡饼中间少许
翻译: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天下绝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互相邈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泉水石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第二段是从哪两个方面突出富春江之水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通过描写山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习之:(2)可以师矣:
(3)择其善者而之:(4)思而不学则
翻译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以上几则语录选自《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合称“四书”
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