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习之:           (2)可以师矣:
(3)择其善者而之:       (4)思而不学则
翻译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以上几则语录选自《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合称“四书”
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中描写秦王从“怫然怒”到“色挠”的脸色变化有何作用?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文言文阅读(共9分,每题3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头地耳(撞) B.亦免冠跣(白白地)
C.以有先生也(只) D.长跪而之曰(道歉)

下列“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子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A.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曰。
C.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D.聂政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下列句子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译文:公子可曾听说过天子的愤怒吗?
B.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译文:专诸被王僚刺杀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D.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译文:如果士兵一定要发怒,将有两人的尸体倒地,血流五步,天下人都穿孝服。

阅读下文
文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
【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与俱入崖山() ⑵使为书招张世杰() ⑶其末二句云()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
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
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的精神。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
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是

阅读下文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
翻译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B.第②段写了小石潭中的鱼。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
C.第③段写小石潭的源头——小溪和岸势。
D.第④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