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溶解铜的方法和本质。
(1)将铜粉分别加入到稍过量的氯化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中,铜粉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两个反应的共同点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在热水浴中进行4个实验,部分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稀硫酸中加入铜片
无明显变化

硝酸钠溶液中加入铜片]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稀硫酸中加入硝酸钠溶液
无明显变化
再加入铜片
有无色气泡;溶液变蓝

实验操作Ⅲ是                
②实验I、II、III的目的是                
③实验Ⅳ中反应的本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将铜粉加入到混有硫酸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液逐渐变成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聚芳酯(PAR)是分子主链上带有苯环和酯基的特种工程塑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下图是利用乙酰丙酸()合成聚芳酯E的路线:

已知:①+SOCl2+SO2+HCl
+R′OH→+HCl
(R、R′表示烃基)
(1)乙酰丙酸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羰基和__________(填官能团名称)。
(2)下列关于有机物A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能发生加聚反应b.能与浓溴水反应
c.能发生消去反应d.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3)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符合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③分子中有苯环,无结构
在上述同分异构体中,有一类有机物分子中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写出其中任一种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
(4)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
(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 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 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就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

【原创】(15分)已知X、Y、Z、Q、R、T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的某种同位素可用于考古,Q2和R+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短周期元素中R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T 是第23号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注意: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回答)
(1)Y、Z、Q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Q22+与Y22—互为等电子体,1 mol Q2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 NA
(3)在铜催化作用下,由氟气(F2)和过量的ZX3反应得ZF3,另一种产物为盐。则ZF3空间构型为 ,Z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4)化合物R2Q的晶胞如图。其中Q离子的配位数为 ,该化合物与MgO相比,熔点较高的是

(5)3.0g Y2X6完全燃烧并恢复到常温,放出155.8KJ热量,写出表示Y2X6燃烧热的的热化学方程式

(6)基态T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某种由T元素形成的储能电池是利用不同价态离子对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

①充电过程中,右槽溶液颜色变化为
②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方程式为

能源、环境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它们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Ⅰ、煤可以通过气化和液化转变为清洁能源并提高燃烧效率。
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是:C(g)+ H2O(g)CO(g)+H2(g)。
气化得到的CO和H2可以进一步液化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
CO(g)+2H2(g)CH3OH(g) ∆H
(1)若相同温度下CO、H2、CH3OH(g)的燃烧热(∆H)分别为a、b、c,则上述反应的∆H=
(2)将1molCO和2molH2通入1L密闭容器中,分别恒温在3000C和5000C反应,每隔一定时间测得容器中甲醇的浓度如下: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
3000C
0.40
0.60
0.75
0.84
0.90
0.90
5000C
0.60
0.75
0.78
0.80
0.80
0.80

①在3000C反应开始10分钟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
②5000C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③在另一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充入1.2molCO和2.0molH2,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压强为起始的一半。计算该条件下H2转化率为
(3)煤燃烧的主要产物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10-9mol2/L2。现将2×10-4mol/L的Na2CO3溶液与一定浓度的CaC12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沉淀,计算应加入CaC1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Ⅱ、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2NO十2CO2CO2+ N2△H
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的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10-4mol/L)
10.0
4.50
2.50
1.50
1.00
1.00
c(CO)( ×10-3mol/L)
3.60
3.05
2.85
2.75
2.70
2.70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H 0(填写“>”、“<”、“=”);
(2)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部分实验条件如下表: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mol·L-1
CO初始浓度/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I
280
1.2×10—3
5.8×10—3
82

280
1.2×10—3
5.8×10—3
124

350
1.2×10—3
5.8×10—3
124

该同学画出了表中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请在图上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

5-氯-2,3-二氢-1-茚酮是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
已知:
以化合物A(分子式为C7H7Cl)为原料合成5-氯-2,3-二氢-1-茚酮(化合物F)工艺流程如下:

(1)写出A结构简式 ,反应E→F的反应类型
(2)化合物B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在高温高压的条件并加合适的催化剂(所有卤素原子参与水解)反应的方程式
(3)某化合物是D的同分异构体,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且分子中只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任写一种)。
(4)E→F的转化中,会产生一种与F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其结构简式为
(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化合物F和CH2(COOC2H5)2为有机反应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注明反应条件)。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